当高考的笔锋收束,万千学子面临的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抉择,手中执掌的是未来行进的轨迹。这不仅是一次院校与专业的选择,更是一场关乎理想与方向的成人礼。正如广大党员干部,执笔运墨,写下的是展愿,步履铿锵,践行的是初心。
高考“定梦”,持“千淘万漉虽辛苦”之韧劲,迎“吹尽狂沙始到金”之硕果。广西百色的“悬崖村”教师莫振高,生前跋涉百里山路劝学,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赤诚点燃希望,10年间为瑶乡学子募集千万善款,助千余名孩子跨越山海圆了大学梦,让教育的光芒穿透大山的阻隔。对党员干部而言,工作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挑战,都是一场“高考”。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难题、群众多样化的诉求,党员干部要像高考学子般保持奋斗姿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在政策学习中筑牢理论根基,在田间地头积累实践经验,在群众急难愁盼处反复钻研,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提升能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在千锤百炼中锻造出服务人民的“真金”,书写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满分答卷。
选拔“向梦”,秉“宝剑锋从磨砺出”之坚毅,成“梅花香自苦寒来”之芬芳。每一场选拔考试,都是对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试炼,更检验着人才需经时间与实践的磨砺。亦如黄文秀通过选调生考试成为了干部队伍的一员,并以她扎实的知识储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家乡的热爱,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应把每一次岗位调整、每一项攻坚任务都当作“加试题”,视为对自身的审视与鞭策,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专业素养,更要时刻保持“赶考”时的清醒,严格要求自我,严于纪律塑行,在实践的“熔炉”里锻造自己,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锤炼政治品格,在风险挑战中检验为民初心,成为经得起考验的栋梁之材。
实践“圆梦”,怀“些小吾曹州县吏”之初心,践“一枝一叶总关情”之担当。福建宁德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她扎根“五无乡镇”十余载,从交通闭塞、产业空白的困境,到带领村民打通“天路”,发展高山茶、特色果蔬产业,将“穷乡僻壤”变为“幸福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当以优秀干部为榜样,把群众的“微心愿”当作“必答题”,从驻村干部翻山越岭发展特色产业,为破解脱贫难题而实施的“一户一策”,到扎根社区调解矛盾,用“脚板+键盘”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而锤炼出的“枫桥经验”,脚步下丈量的是民情,实干中回应的是民意,凝聚的是万千群众的民心。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作温暖的春风,传递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在点滴付出中厚植为民初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新篇。(鲁婷、玉溪市华宁县纪委监委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