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八项规定 让党风社风“焕新颜”

时间:2025-07-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白玛取次

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出台以来,犹如一股清风正气席卷神州,成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十余年间,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从狠刹“会所里的歪风”到清理“节日里的不正之风”,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不仅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更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勾勒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清新底色。

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筑牢党风廉政基石。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严禁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到规范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一系列具体要求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病灶”。各级党组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持续整治“文山会海”“指尖上的负担”等沉疴积弊,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自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过76万起,处理党员干部超109万人,“公款消费踩刹车、铺张浪费亮红灯”成为常态。这种“零容忍”的整治力度,不仅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更让群众看到了党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

以“头雁效应”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党风正则社风清。党员干部带头精简会议文件、践行“光盘行动”、抵制婚丧大操大办,将八项规定的要求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价值取向。曾经被诟病的“酒桌文化”“送礼歪风”逐渐失去市场,简约质朴的节日祝福、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成为社会新风尚。在基层,干部“上门服务”代替了“坐堂办公”,“民情日记”记录着群众急难愁盼,这种作风转变让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也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深入民心。正如群众所言:“干部作风好了,办事效率高了,我们心里也更敞亮了。”

以“常态化机制”巩固治理成效,让清风正气久久为功。八项规定的持久见效,关键在于制度的刚性约束。从出台配套细则到完善监督体系,从建立“四风”问题月报制度到运用大数据开展“智慧监督”,党中央将短期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推动作风建设由“集中攻坚”转向“常态治理”。特别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修订完善,八项规定精神被进一步固化为制度规范,形成了“查处—通报—整改—教育”的闭环管理。这种“制度管长远”的治理思维,确保了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让“焕新颜”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永恒底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守八项规定不仅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践行,更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才能让党风政风的“清新之气”滋养社风民风的“沃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磅礴力量。这股始于八项规定的清风,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越吹越劲,让党心民心更加凝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白玛取次、迪庆州德钦县教育体育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