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在墨玉老城平整的水泥路上,为路面镀上一层温柔的光晕。路旁的老杨树舒展着枝叶,细碎的光影在树下跳跃。张嘉迪踮脚调整“墨城咖啡制造局”深褐色的木牌,烫金字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围的特色建筑相映成趣。木牌下的小花坛里,几株粉色的矮牵牛开得正盛,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颤动,送来淡淡清香。
“张老板,又在打理你的‘咖啡工厂’啦?”卖桑椹的热依木大叔推着铁皮车缓缓走来,车轮碾过水泥路发出规律的“咕噜”声,车上紫红色的果子在透明的玻璃罐里晶莹剔透。张嘉迪笑着迎上去,递上一杯冰美式:“叔,尝尝加了薄荷的,清凉爽口!”热依木抿了一口,眉头微皱,“这味道,和咱平时喝的就是不一样!”第二天,他就领着几位老街坊来店里,笑说要好好品鉴品鉴这新奇的饮品。
入秋后的一个清晨,老城飘起了细密的雨丝。卖馕的艾力爷爷抱着一摞新烤的芝麻馕冲进咖啡馆避雨,身上还带着烤炉的热气。张嘉迪见状,赶忙递上热毛巾,转身煮了一壶生姜肉桂拿铁。“艾力爷爷,这咖啡加了咱们新疆的肉桂,驱寒暖胃!”他将冒着热气的马克杯放在老人布满皱纹的手中。艾力爷爷小口啜饮,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这咖啡里有太阳的味道!”从那以后,艾力爷爷每天都会特意给咖啡馆送来刚出炉的薄皮馕,顾客们发现,蘸着咖啡吃馕竟成了店里最受欢迎的隐藏吃法。
隔壁服装店的古丽努尔是“墨城咖啡制造局”的常客。那日她抱着滞销的新款连衣裙,满脸愁容地冲进店里。店外水泥路上,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居民经过,铃铛声清脆悦耳。张嘉迪急忙冲泡一杯蜂蜜拿铁,绵密的奶泡宛如云朵,轻轻落在古丽努尔低垂的睫毛上。从那以后,这里成了她的灵感聚集地。她常常带着设计稿,在咖啡香中构思新款服装的配色与剪裁,还会把店里客人喜欢的咖啡元素融入服装风格,比如将咖啡拉花的图案设计成连衣裙上的印花。有一次,她设计出一件以拿铁咖啡为灵感的长裙,米白色的底色搭配棕色的条纹,裙摆处还绣着精致的咖啡杯图案,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顾客的喜爱。
随着时间推移,咖啡馆的客人越来越多,也迎来了更多有趣的人。有一位从远方来的背包客,在咖啡馆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他被老城的氛围和这里的咖啡所吸引,用画笔记录下咖啡馆里的点点滴滴,最后还将一幅画有咖啡馆的画作留给了张嘉迪。还有一群当地的学生,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学习的小天地,在咖啡香中讨论着课本知识,遇到难题时,张嘉迪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寒冬腊月,老城的街道被积雪覆盖。张嘉迪在店门口支起炭火盆,挂起“免费热饮”的木牌。扫雪的环卫工人们、放学的孩子、赶路的行人,都能进店喝上一杯热可可或红枣咖啡。有个叫阿依莎的小女孩,每天放学都会来喝一杯棉花糖热咖啡,她总说:“这里的咖啡比妈妈煮的奶茶还甜!”张嘉迪便悄悄在咖啡杯底画卡通图案,每次都能逗得小女孩咯咯直笑。
夜幕降临,老城里的路灯依次亮起,在水泥路上投下暖黄色的光带。收摊后的张嘉迪坐在摆满空咖啡杯的长桌前,望着窗外。远处,烤肉摊的香气与孩童欢快的笑声一同飘来,空气中还弥漫着老杨树叶的清香。他摩挲着柜台下母亲寄来的辣子酱罐子,思绪回到刚开店的时候。那时许多人都不看好,觉得老城的人们只爱喝茯茶。可如今,咖啡馆里常常坐满了人,大家争相为焦糖玛奇朵上精美的拉花拍照,热烈讨论着拿铁和卡布奇诺与馕饼的绝妙搭配,对“制造局”的咖啡制作工艺充满好奇。
张嘉迪开始尝试将当地的特色与咖啡相结合。他用老城特有的玫瑰花,制作出玫瑰拿铁,那香甜的花香与醇厚的咖啡味相得益彰;还用葡萄干和咖啡豆一起研磨,烘焙出带有独特果香的咖啡。这些创新的饮品,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品尝。
木架上的咖啡豆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张嘉迪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感慨。这些跨越千里而来的咖啡豆,就像他自己,在墨玉老城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用咖啡的醇香,编织着新的故事,让老城在岁月的流转中,增添了别样的风情。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而他,将继续用一杯杯咖啡,连接起老城的过去与未来。(刘绍斌、郝代欢)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