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3日,为探索乡村振兴创新路径、加速推进于田县新农村建设,于田县政府副县长唐明生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及18个乡镇(场、街道)党委书记赴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升级、基层治理创新”专题考察。考察团实地走访龟兹小巷、伊西哈拉镇库木艾日克村,学习当地党员领导干部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生态治理等领域干事创业的成功经验,为于田县高质量发展汲取“库车智慧”。
考察团在库车市龟兹小巷观察学习。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摄
7月2日晚,考察团首站来到库车市龟兹小巷。这条承载千年龟兹文化的历史街区,通过“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将古民居、老茶馆、手工艺作坊与现代文旅业态深度融合。考察团沿巷道参观特色商铺、创业工坊及非遗文化展示区,详细了解“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市场运营”模式,当地通过补贴政策鼓励居民自主经营,引入非遗传承人开设工作室,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于田县木尕拉镇党委书记张磊说:“这次到库车考察,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小切口、大成效’的工作思路。比如在龟兹小巷,他们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修缮旧民居、盘活闲置院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我们木尕拉镇也有类似的村落和民俗文化,但过去缺乏系统规划,游客来了留不住。下一步,我们计划引入库车的模式,让游客既能看风景,又能参与文化互动。”
考察团在伊西哈拉镇库木艾日克村了解项目经验做法。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摄
7月3日上午,考察团深入伊西哈拉镇库木艾日克村进行实地调研。这个曾经房屋老旧、面貌落后的村庄,通过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生态治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从“危旧房集中区”到“南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跨越: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依托城中村改造项目,该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房屋结构和村庄面貌。通过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如今村内公共设施配备齐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营造出宜居宜游的优美环境,逐渐成为吸引市内外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借助城中村改造契机,该村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及相关项目,有效增加了本地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这不仅解决了村庄“空心化”问题,更显著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民族交融深化拓展,城中村改造夯实了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吸引了各族群众前来投资兴业。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了“互嵌式”居住格局的形成,改变了库木艾日克村以往民族结构相对单一的状况,促进了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交流、深入交往、全面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考察团在伊西哈拉镇库木艾日克村听取项目经验做法并相互交流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摄
于田县斯也克乡党委书记郭小龙说:“我们观摩了龟兹小巷、城中村改造和房车营地等点位,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干部的‘实干劲头’和‘为民情怀’。在龟兹小巷,他们用实际行动把一条老街改造成了文旅‘金名片’;在城中村改造现场,他们通过‘共商共建’让危旧房变富民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推动发展关键在于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下一步,我们斯也克乡将以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回应群众所期所盼,只要干部带头干,一定能蹚出新路子,推动发展上台阶。”
考察期间,两地就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文旅联动达成多项共识。唐明生副县长表示,库车市在城乡规划、文旅融合、基层治理中的创新经验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下一步,于田县将大力发扬库车市实干精神重点推进,文旅产业升级,依托达里亚博依乡、克里雅河等资源,提档升级“沙漠+绿洲+文化”精品线路,引入库车文旅运营经验提升服务标准化;乡村建设提质,推广库木艾日克村“微改造、精提升”模式,同步发展设施农业与乡村手工业;特色村镇赋能,借鉴库车“干群共治”“遗产赋能”经验,结合昆仑文化、沙漠旅游资源制定升级方案,加速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共同富裕新引擎。
此次考察是于田县落实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战略、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随着库车经验的落地转化,于田县正以“生态优先、文旅赋能、城乡融合”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