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领域党建的破局与升级

时间:2025-07-0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毛雨虹

直播间里的带货声、快递车上的穿梭影、共享工位里的键盘响……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正深刻重塑城乡发展肌理。为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应当关注新业态发展,做好网上网下的结合。新兴领域既是党的执政根基亟待延伸的“空白区”,更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潜力区”。抓好新兴领域党建,既是夯实执政基础的战略之举,更是破解“服务盲区”与“凝聚难题”的务实之策。

以灵活架构破解覆盖难题,实现从“有形”到“有效”。截至2025年6月,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4亿,其中,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大部分群体因职业特性,常游离于传统党组织覆盖之外。破解这一困境,需打破“固定建制”思维,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优化党组织网格,或组建联合党支部,或设立功能型党小组,让组织架构与群体分布同频共振。同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超站点、快递驿站等高频活动场景,嵌入集充电补给、应急保障、暖心服务于一体的“红色驿站”,使党组织从物理存在的“有形覆盖”,升华为情感凝聚的“有效覆盖”。

以精准服务回应急难愁盼,实现从“错位”到“合拍”。新兴群体的诉求往往具体而微:快递车在哪充电、接单时孩子谁来照护、纠纷向谁求助……这些民生细节正是党建工作的发力点。然而,部分基层仍延续“开座谈会、发宣传册”的传统模式,导致服务与需求错位。破解之道在于精准对接:可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方式摸清诉求,建立动态更新的“信息库”,从生日关怀到技能培训,让服务既有精度又有温度;联动工会、人社等部门开展直播技巧、交通安全等技能提升课,既解“燃眉急”,更赋“长远能”,推动党建服务与群体成长同向同行。

以角色赋能激活治理潜能,实现从“服务”到“共治”。新就业群体不仅是服务市民的“勤务员”,更是基层治理的“活细胞”。激活这股力量,关键在党组织的引领赋能。基层党组织应打破单向管理思维,引导其立足职业特性延伸治理触角:依托“红色驿站”搭建参与平台,发动快递员、骑手担任“民情信息员”,在配送中捕捉“路灯损坏”“杂物堆积”等民生痛点,通过“驿站汇—社区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将分散观察转化为系统治理效能。这种从“服务者”到“共治者”的身份转变,既让新就业群体获得价值认同,更给基层治理注入鲜活动能。

新兴领域党建不是传统模式的复制,而是党建工作的“迭代升级”。唯有跳出“建支部、挂牌子”的形式主义,破解组织空转、作用虚化难题,以服务者姿态深耕创新,才能让党建真正成为新就业群体的“黏合剂”和基层治理的“新引擎”。(毛雨虹、晋宁区宝峰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