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青山变金山 楚雄州双柏县探索中医药产业绿色致富路

时间:2025-07-0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深挖“森林资源大县”生态富矿,全力推动中(彝)医药产业“全链条、深层次、多维度”融合升级,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林下“生金”,铺就万亩药田画卷

走进双柏县国有林场老熊箐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水冬瓜、松树与栎树混生的混交林下,成片的黑色地膜如墨染绸缎铺展林间,黄精在斑驳树影中舒展嫩叶,树干上石斛攀附而生……林间,工人们穿梭在药材之间专注管护,苍翠林海与垄垄药田相映成景。

“这里土壤层厚、湿度适中、富含矿物质,是滇黄精、云茯苓、重楼的黄金产区。”国有林场场长王思能介绍,“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的模式,林场已种植茯苓、黄精等林下中药材10多万亩。”王思能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估算,每亩产值能达到2.5万元左右。同时,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能带动周边农户年户均增收超万元。

青山在,金山来。2024年,双柏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4.75万亩,产量约15万吨,中(彝)医药产业综合产值54亿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44.56万亩;茯苓种植面积17.96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6.85万亩。

科技赋能,培育种业“核心芯片”

在双柏县禾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黄精碧绿婆娑结满种子,重楼、大红参扎根沃土,在树荫下蓬勃生长。

“去年育苗150万株,销往玉溪、大理、西双版纳等地,销售额5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80万元。”合作社社长刘德正边指导工人除草边介绍,15年来,他选育的2个黄精品种因抗性强、产量高,已成为周边群众的“致富种”。

“黄精既可入药又能食用,市场价格稳定,发展林下种植大有可为。”刘德正自豪地说,“基地用工需求旺盛,每年仅除草、打药等环节,就需要投入近700个工。”目前,在基地的带动下,周边群众已发展黄精种植300余亩。

种源是产业的“芯片”。双柏县积极构建“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育种体系,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合作,筛选出3个适合本地种植的茯苓优质菌株,推进茯苓、黄精等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攻关,并计划建立专家工作站。

全链升级,激活产业“增值引擎”

药材好,药才好。数智云药(双柏)加工中心是云南白药集团在双柏落地的“一品一链”产地项目。走进中心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工人熟练地削去茯苓外皮,白净的鲜茯苓经清洗、切制、干燥、色选等工序,变身高品质药材。

“项目从达成意向到竣工投产仅用54天。”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事业群数智云药事业部副总经理桂博翔介绍,“中心占地3652平方米,涵盖冷藏、加工、质检等全流程功能区,今年预计加工鲜茯苓3000吨,带动周边2000户种植户。”

桂博翔表示,企业将积极构建“种业—种植—加工—交易—品牌”全产业链,努力形成“核心示范区+周边辐射带”的协同发展格局,并以加工中心为茯苓产业战略支点,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药农增收、产业增值、企业增效。

青山叠翠,林海藏金。双柏县中(彝)医药产业专班工作人员丁忠海表示,双柏将构建“林药共生”的生态经济体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双赢发展。(李朝斌、吴维东、李建霖)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