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紧扣“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导向,深入推进“云岭银发助力+”行动,通过机制创新、精准赋能与实效引领,深化老干部工作室建设,让回乡离退休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干得欢、长建功”。
2017年,元江县出台《元江县鼓励回乡居住退休干部服务发展办法(试行)》,以政策“搭台”打通老干部回乡通道,作为全市试点已吸引68名退休干部返乡登记。当地同步建立动态数据库,掌握本地本单位退休干部回乡居住情况。此外,通过单位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挂牌“张有华老党员工作室”“红烛先锋老党员工作室”等10个特色工作室,形成“一室一特色”格局,并组建92人的“银发人才”库,为家乡建设凝聚专业力量。
在工作室运营中,元江县注重“量体裁衣”式指导:退休教授李子干依托理论功底与种茶经验,在咪哩乡孟鹏村宣讲革命历史并带动茶产业发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倪伟顺以《棕扇舞》传承为核心,带领群众排练非遗节目;擅长双语花灯宣讲的张有华,则以“彝语+汉语”形式深入村寨,累计编写双语宣讲稿58篇、花灯说唱65首,开展各类宣讲、演出45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其本人获中宣部“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表彰。
为推动工作室规范化发展,元江县制定“六有六好”建设标准,让老干部服务有章可循。如今,“李子干老党员工作室”已向1500余名村民免费提供茶籽与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并斩获“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红烛先锋老党员工作室”开展文艺演出30余场,捐款1.41万元慰问困难群体;“安仁正能量工作室”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白族文化在青少年中薪火相传。
从政策宣讲到产业帮扶,从文化传承到民生服务,元江老干部工作室正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银发引擎”,让退休干部在服务家乡中实现“老有所为”的价值升华,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独特的“银发智慧”。(元江县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