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云南省玉溪市召开“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培育推广工作全面启动新闻发布会。
玉溪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非遗工艺和美食文化资源,但品牌分散、产业链短,亟需通过系统培育整合资源,打造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的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此次培育推广工作通过擦亮“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品牌名片,扩大“玉溪味道”的影响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承载玉溪人民的文化记忆和乡愁情怀,此次评选既是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更是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据了解,本次评选由各县(市、区)挖掘本地特色,形成“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备选名单;通过网络投票广泛征集民意(如凉米线、鳝鱼米线等高人气小吃),也将组织文旅、农业、非遗等领域专家,综合文化价值、产业潜力等评审(如青花瓷、彝绣等非遗工艺)。同时建立“白名单+退出机制”,对品牌滥用、质量不达标者撤销称号,确保公信力。
此外,通过制定“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公共品牌认证标准,规范标识使用、质量评估及品牌维护。在青花瓷、通海蔬菜、鲜切花等十大名品中,遴选一批种子企业与领军企业,通过政策扶持、统一宣推,打造“玉系品牌”标杆集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品牌声誉。
以通海菜、玉溪花、新平橙、元江芒等为核心,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新增110户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联动发展。依托青花瓷、华宁陶、江川铜等非遗技艺,建设“非遗工坊共享中心”,补齐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打造“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链条。支持烤鸭、铜锅鱼、凉米线等名菜、名小吃通过“地标食材+非遗工艺+研发”模式,提升食材、辅料供应水平,不断研发提升餐饮品质,形成以龙头为核心,上下游联营发展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实施行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的质量创新体系。从建设人才培育来看,联合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技术研发、非遗传承、品牌营销人才,为产业链提供智力保障。
据悉,本次“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明确通过三年培育(2024—2027年),预期产业规模实现突破,“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带动新增“四上”企业250户以上。形成以“玉溪青花瓷”“华宁陶器”“江川铜器”等十大名品为引领的10个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在农业领域建成通海蔬菜、玉溪鲜切花、新平柑橘、元江芒果四大特色产业带。市场辐射持续扩大,支持企业市外开设连锁门店,推动玉溪凉米线、通海豆末糖等名小吃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提升“玉溪味道”知名度。加大对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级财政统筹1000万元,对龙头基地、获品牌认证、增速达标、市外布局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建立“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白名单与退出机制,对不合格主体撤销称号,确保品牌含金量。下一步,将借助中国品牌日、国际国内展会及新媒体渠道,讲好玉溪品牌故事。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