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春,杨黎,一位身披戎装三十余年、历经风雨洗礼的医者,正式告别了军旅生涯。然而,退役并不意味着止步,仅仅8个月之后,他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银龄医师”的行列,再次挑起了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院长的重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继续在医疗战线上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麻醉尖兵的淬火之路。1994年从昆明医学院毕业的杨黎,入伍投身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麻醉科。从一名普通的麻醉医师逐渐成长为麻醉科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完成了滇南地区首例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肝移植手术麻醉等高难度操作,成功实施了从刚出生4小时的新生儿到百岁老人近两万例手术麻醉,在危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中有较高的造诣。2006年,他牵头成立了红河州麻醉学会,推动了区域麻醉水平跃升,担任学会主任委员。“无论是军装还是白袍,守护生命都是我的天职。”杨黎的话语里透着战士的果敢。杨黎在部队期间,从鲁甸抗震救灾到新冠病毒抗疫,从救治扫雷英雄杜富国到援建卫生院,他在危难时刻总能带领团队完成重大任务。他心系地方卫生健康事业,带领医院与1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关系;他努力钻研,赢得了多项军队及地方科技进步奖,成为了麻醉领域的佼佼者。
银龄医生再征新战场。2024年,解放军926医院院长杨黎卸任退役后,毅然回归——开远,这片镌刻着他青春印记的热土。走马上任开远市人民医院院长首日,他便深入病房倾听患者诉求,在门诊大厅设立“院长接待日”,耐心倾听他们对医院就诊流程、服务质量的感受和意见建议,将患者的需求放在心上,将群众呼声化作改革清单。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仅用4个月,主导修订40余项规章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患者们纷纷表示:“杨院长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他不仅是在听我们说话,更是在用心感受我们的需求。我能感受到他是真心想为我们解决问题。”
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港湾。杨黎深知,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情感的传递。他主导修订了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了各科室的发展规划、设备采购、药品使用等必须经过民主决策。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面对新时代命题,杨黎提出“精专科、强综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强化MDT多学科团队优化诊疗流程,与国内外顶尖机构合作共建智慧医院。他还设立专项基金培育青年骨干,通过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提高科研经费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新技术新业务和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发展。在他的推动下,开远市人民医院正逐步成为滇南地区的医疗新高地,患者的温馨港湾。
从麻醉圣手到管理先锋,从军营硬汉到银龄赤子,杨黎用半生光阴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杨院长办公室的灯总是最早亮、最晚熄。”同事们说。这位曾参与鲁甸抗震救灾、新冠病毒抗疫的老兵,用自己的经验与技术带领这支医疗铁军,在开远大地上书写更多生命至上的温暖篇章。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