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话端午,文化传承润童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情感,近日,丽水援疆“石榴籽”公益课堂面向新和县中、大班幼儿开展了“浓情端午、香囊有约”社会领域公益实践活动,通过故事启蒙、习俗体验与手工实践,带领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
“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在新和县委党校学术交流中心研讨室活动现场,公益课堂老师以粽香为引,向孩子们进行提问,通过实物、生动的图片和互动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屈原的故事。孩子们通过聆听老师从“忧国忧民的诗人”到“百姓投粽护忠骨”的生动传说的讲述,从而知道了端午节的起源是对英雄的纪念,更被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触动。
“端午节可不只有粽子哦!”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习俗:门口悬挂的艾草、手腕上的五彩绳……当教师展示古色古香的香囊时,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香囊里藏着中草药,既能驱虫避瘟,又承载着平安祝福。”结合新疆地域特色,教师特别选取艾草、薄荷、薰衣草等天然材料,让孩子们在馥郁香气中感受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孩子们则化身“小小药师”,将艾草、陈皮、薄荷、藿香等材料细心装入绣有民族纹样的布袋中,并在老师的穿梭指导下通过“一捏、二装、三束口”的步骤完成专属香囊。同时,老师还倡议孩子们回家后与父母共同探寻更多端午习俗。
新和县丽水幼儿园大一班小朋友热娜•约麦尔轻轻地将自己做的香囊拿在手上满含喜悦地说:“香囊能带来健康和祝福,我要拿回家送给妈妈。”
新疆作为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更需要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撒文化认同的种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活动负责人援疆老师赖丽凤说:“我们将持续上好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课程,让文化传承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
艾草芳菲处,文化正绵长。一枚枚亲手制作的香囊,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节日风俗的趣味,更架起了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民族与文化的桥梁。(邹小芬)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