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治国安邦的根基,更是青年干部破茧成蝶的“淬炼场”。从乡间田垄的晨霜到社区街巷的灯火,从乡村振兴的施工现场到服务群众的窗口前沿,越来越多青年干部将青春根系深扎沃土,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时代——扎根基层,既是一次方向的选择,更是一场信念的坚守。
扎根基层,是初心使命的鲜活注脚。基层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这里没有朝九晚五的刻板节奏,只有“百姓需求即号令”的全天候响应;没有都市霓虹的喧嚣热闹,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的心灵修行。正如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都市的优渥生活,将生命坐标定格在扶贫路上。她用脚步丈量群山,以初心叩开民心,用30年的短暂年华,在脱贫攻坚的答卷上写下“青年担当”的滚烫注脚——这份对基层的深情,正是初心最生动的模样。
扎根基层,是成长成才的必修之路。基层的“苦”是成长的“钙”:田间地头的泥泞,能褪去书生气的“娇气”;家长里短的琐碎,能炼就办实事的“底气”;急难险重的考验,能铸就扛重任的“硬气”。从初来乍到的“懵懂新人”到独当一面的“基层干将”,定期培训的“理论充电”、一线实战的“蹲苗淬炼”、群众口碑的“实践打分”,共同构成了成长的“立体课堂”。在这里,既要敢啃产业转型的“硬骨头”,也要善解民生诉求的“千千结”;既要在政策落地中“抓铁有痕”,更要在灵活变通中“春风化雨”——所谓“敢干、实干、巧干”的真功夫,从来都在基层的“熔炉”里锻造而成。
扎根基层,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舞台。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神州,基层正成为梦想生长的“新沃土”:在产业升级一线,青年干部以“一村一品”为画笔,勾勒特色农业的锦绣画卷;在生态保护现场,他们用“绿色发展”作标尺,丈量绿水青山的转化密码;在基层治理前沿,他们借电商直播的“云端桥梁”,打通农产品从田头到案头的“最后一公里”。从盘活闲置土地的“金点子”到培育非遗文化的“新IP”,青春的创造力在基层的土壤里尽情迸发——这里不是“舞台边缘”,而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聚光灯下”。
泥土里孕育希望,实践中铸就担当。当越来越多年轻身影在基层的“熔炉”中淬火成钢,看见的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升华,更是一个国家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奔涌的青春动能。愿每一颗扎根基层的“种子”,都能在时代的春风里,长成守护万家灯火的“栋梁之材”。(马江慧、昆明阳宗海阳宗镇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