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不妨“看人上菜”

时间:2025-05-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赵德仁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进入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面临群体结构复杂化、学习需求多元化、技术手段革新化的挑战,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教育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唯有把握供需平衡,针对不同人群“看人上菜”,才能激活党员教育内生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党员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供给必须精准对焦。要突出需求导向,一方面要从组织的工作需要出发,确定培训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要以问卷调查、随机电访的形式了解党员“干什么、缺什么、弱什么”。既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又要针对不同行业群体、不同年龄受众、不同地域风俗的党员,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按行业、领域、群体、岗位等分层分类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开发新课程,做到一班一策、精准施教,使其实际化、个性化。

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要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就要把党员的感受放在突出位置,以学员愿意听、记得住,有启发、有效果为目标,创新培训形式,搭建培训载体,开展与党员“面对面”的近距离党员教育,积极借鉴舞台话剧、实地感悟、热点访谈等活动形式,让党员教育展现强、氛围浓。建立党员教育展馆,利用5G技术优势和VR沉浸式特点,打造身临其境的“全息影像”,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增进党员的思想认识。将理论学习、学用转化的课堂搬到生产一线,让培训方式既“新”更入“心”,精益求精提升“供给侧”质量,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

党员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不能光看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记了多少笔记、听了多少故事、看了多少视频,培训心得内容全不全,思考到不到位,而是要看学员在培训后做了什么,有没有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要坚持效果导向,在培训后,及时组织学员填写课程评价表,了解培训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安排、内容的调整、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同时要注重训后跟踪服务,掌握学员返回岗位后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具体做了哪些实事,取得了哪些实绩,构建“学用转化”的评价体系,用实践检验党员教育成效,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真正让党员教育培训既“开花”又“结果”。(赵德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