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旭,云南省曲靖市第一期乡村CEO学员、曲靖市马龙区纳章镇竹园村委会副主任,这位大学毕业回归家乡的乡村CEO,积极盘活乡村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谋出路,成为引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乡村的“领头雁”“新农人”。
从“返乡大学生”到“产业红娘”
清晨的竹园村,薄雾笼罩着连片的蔬菜。陈柏旭蹲在菜地里,和从贵州来的蔬菜种植大户刘斌一起查看菜苗长势。“老刘,这批生菜长势还不错,今年市场行情如何?水和电都给你接到地头啦!这回好好干,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30岁的陈柏旭鼓励道。
2016年,陈柏旭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家乡竹园村,投身基层工作。2021年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念。竹园村共有3820余人,其中6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留守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人。如何让土地“活”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他日夜思考的问题。
陈柏旭认为,唯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他与村“两委”盘活村里的土地、林地、水库等资源,引进企业搞种植养殖,种植花卉、蔬菜、人工菌等经济作物,流转土地3000余亩。农户出租土地每亩可获得1100元租金,村集体只收取100元服务费,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走出去招商,宣传推介竹园村,把企业和优秀的产业人才引进来,真正盘活了资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陈柏旭介绍道。此外,他还推动村集体入股纳章镇冷链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目前,竹园村正计划招商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养殖土鸡,进一步拓宽产业路径。
陈柏旭的手机里保存着所有种植户的电话。“刘斌的蔬菜地需要解决抽水问题,我就去协调电力部门;企业用工有纠纷,我就去调解。”他常说:“服务好企业,就是服务好村民的‘钱袋子’。”如今,年轻有为的他早已是村民口中的“产业能人”,奔波在竹园的田间地头,服务在种植户与群众之间,成为大家公认的“贴心人”。
“乡村CEO不是头衔,是责任”
在陈柏旭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工作笔记,记录着每个产业项目的进展:玫瑰花销往昆明市场的物流成本、羊肚菌种植的技术要点、林下经济的招商计划……“我们正在寻求更多企业的进驻,来我们村发展林下经济和种植养殖,计划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把当地优质的农产品卖到全国。”陈柏旭信心满满地说:“乡村CEO的头衔,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运营人才,坚信只要路子对了,土地里也能刨出‘金疙瘩’。”
2023年,曲靖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腾讯公司、曲靖师范学院共建“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旨在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陈柏旭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首批30名乡村CEO之一。2024年5月,陈柏旭进入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第一期培训班学习,开启收获满满的“充电”之旅。从理论到实践,从案例到实地看项目发展,学习互联网优势,学习短视频拍摄剪辑,了解电商直播等数字化方式,接受导师一对一的项目专业指导,真正把自己推向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沿。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我们要用现代经营理念激活农村资源。”参加乡村CEO培训后,陈柏旭的思路更加开阔。他推动村集体入股镇冷链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计划发展林下经济,引进中药材种植和生态养鸡。“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振兴要靠创新。”这是他在培训中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培训中,他还系统学习品牌营销、产业链整合等课程,并赴浙江等地考察、观摩,与省外及曲靖各地学员进行项目互访、交流研讨。
在马龙区金思花卉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150亩鲜花长势喜人。村民杨海英一边包装玫瑰花一边介绍说,她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出不了远门。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天能赚100多元。“这里种植的鲜花品质好,当地为企业的服务保障到位,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发展、跑市场。”金思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江表示,他们公司入驻竹园种植鲜花已有4个年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年发放劳务费30多万元。
面对一天天好起来的竹园,陈柏旭十分感慨。他说:“未来,我们要让竹园村的产业更可持续,让村民的生活更富裕。”(路文清)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