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化泵站实现全线通水,标志着星云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安化线工程圆满竣工,项目的运行不仅为解决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前卫镇、安化彝族乡三个乡镇山区村的生产用水带来历史性新跨越,还能为江川西北部缺水片区群众经济、生产、生活带来全新变革,在星云湖保护治理历程中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走进星云湖北岸拦蓄带旁的安化一级泵站,抽水泵机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作人员在泵机前查看设备运行状态。
“安化一级泵站扬程205米,流量3.3万方/天,泵机采用三用一备模式;二级泵站扬程215米,流量2.8万方/天,泵机两用一备模式;三级泵站扬程240米,流量1.8万方/天,泵机也是两用一备模式。目前,三级提水泵站均已建成并顺利通水。”星云湖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项目负责人江贵荣介绍说,因管线长、扬程高、跨越缺水村庄和沟壑广,安化泵站主要采用三级提水泵站、高位水池和高压力管道从一级提水泵站提水至大平地水库调蓄存储,通过二级提水泵站从大平地水库提水至前卫大山顶5000方高位水池,然后利用重力从高位水池自流输水利用,之后经陈家湾村下麦冲三级泵站抽提至陈家湾高位水池,利用重力自流输水实现全域不间断。
长期以来,星云湖湖泊保护治理面临重重难题。因长期缺乏水资源循环体系,江城镇陈家湾村上下麦冲等地祖祖辈辈靠人背马驮拉水灌溉的传统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近湖受涝、远山喊渴”的矛盾,一直是横亘在星云湖生态保护与江川经济发展间的双重阻碍。
“拦蓄带中的水多为农田尾水、初期雨水、散漏污水、回用中水等截留下来的入湖污染‘废水’,虽然氨、氮含量偏高,但却恰恰是农田灌溉的‘天然肥料’。”江川区水利局副局长张小明表示,安化泵站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覆盖江城、安化片区2.08万亩耕地。随着土地整治项目推进和管网逐步完善,还将新增覆盖安化彝族乡、江城镇、前卫镇等区域的0.98万亩耕地,为安化、陈家湾、新庄片区土地整治项目的4989亩水稻栽种提供充足用水保障。
在江城镇陈家湾上下麦冲及安化彝族乡李家营等村庄,曾经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如今已蓄满希望之水,正待水稻栽种。部分田块里,青嫩的秧苗舒展叶片,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蜕变。
光山村民小普家中有10多亩土地正值烤烟栽种期,今年,他用抽水机直接把水抽到水窖里,成本从每方水12元至15元,降到了1.75元,发展种植产业心里也更有底了。
谈及未来规划,张小明透露,下一步,江川区将锚定“一个水源、一个水表、一个卡”的全域统筹用水目标稳步迈进,构建起互联互通的智慧水网体系。届时,节水灌溉技术将全面覆盖田间地头,以“以水养水、以水兴业”的良性循环将为星云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注入强劲动能,也为江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筑牢水安全根基。(李丹、张凯捷、玉溪市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