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家门口的人民民主”温暖有力量

时间:2025-04-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歹永聪 孙卫华

在滇池南岸的晋宁大地上,一场以“家门口的人民民主”为内核的基层实践正蓬勃开展,充满了民主的温暖与力量,诉说着民主的故事与梦想。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样本,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重构,将民主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社区巷陌,在22.3万选民的诉求与政府治理效能间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

2024年,晋宁区人大常委会构建的“家访连心、阵地赋能、民生票决”履职体系,不仅破解了基层民主实践中代表履职形式化、民意传递碎片化等难题,更以2000余件民意诉求的闭环解决,生动诠释了“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理论内涵。

近年来,晋宁区探索的“家访”“选民连心人”“专业代表工作站”“民生票决制”等创新机制,不仅探索出一部基层民主实践的“晋宁方案”,更印证了“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重要论断。

加强代表队伍建设,提升代表议案质量

为优化代表结构,晋宁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队伍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一工程”,通过严把“入口关”与“出口关”,实现政治素质与履职能力的双重提升。全年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0人,补选区人大代表13名,接受15名代表辞职,动态优化代表结构中产业工人、新业态从业者占比。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任免,既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又印证了‘人民意志’的充分表达。”晋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绍荣表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依法履职,严格审查有关代表资格有效、暂停、终止等认定工作的合法性、代表性,确保全体区人大代表成为推动晋宁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不断优化代表结构,才能筑牢民主根基。”李绍荣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基层代表“想履职不会履职”的痛点,晋宁创新“理论+实践”立体培训模式。李绍荣带头开展“家访式培训”,将课堂搬到花卉种植园、村道改造现场,通过2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对一”传授建议撰写、预算审查等实务技能,推动175名代表实现从“哑巴代表”“举手代表”到“民心代表”“专业代表”的蜕变。

同时,同步构建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云端赋能平台,累计推送代表法解读、民生项目监督案例等资料100余篇,形成“线上学理论、线下练实操”的闭环机制。

“这样一来,代表议案、建议的质量得到了持续提升。”李绍荣介绍,其中《关于制定<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的议案》直接推动《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出台,实现全区文物保护立法的新突破。

“我们构建多维立体化的履职赋能体系,目的就是提升基层代表的履职能力,提升代表的议案、建议质量,进而推动晋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绍荣说。

激活治理末梢神经,破解履职泛化难题

为激活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以“1+8+N”阵地网络为依托,晋宁将民主实践嵌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区级“代表之家”统筹推进《专业代表工作站制度》,指导乡村振兴、文物保护等8个专业代表工作站开展活动163次,收集民意1130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24个。

值得一提的是,宝峰花卉产业链发展专业代表工作站积极推动《宝峰街道关于鲜花绿植电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因地制宜发展鲜花绿植电商产业。促使宝峰辖区直播企业达200余家,每年线上线下“多肉花卉”交易资金流达3.6亿元。

同时,上蒜文物保护与利用专业代表工作站积极发挥“五级”驻站代表作用,多元化拓展专业代表工作站功能。联合有关专家开展立法调研,推动出台大遗址保护条例,使千年古滇文明焕发新生机。

“这种‘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模式,既破解了基层代表履职泛化难题,又实现了民意收集专业化、问题解决精准化。”李绍荣总结说。

闭环管理释放效能,民主监督贯穿民生

“闭环管理就是好!”李绍荣高兴地说,晋宁区人大常委会在“家访”实践过程中,探索构建的“建单—交单—清单”建议办理闭环机制,将240件代表建议办结率提升至100%。

针对停工商品房交付、医保报销梗阻等65件“硬骨头”问题,创新“重点建议领导领衔督办+代表持证视察”模式,组织代表对村卫生室收费、宝夕公路改建等开展专项监督,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代表张良提出的“花卉种植技术推广建议”,通过“田间课堂”培训花农200余户,带动亩均增收万元,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201名代表“家访”代表和选民3074人,与千名“选民连心人”和新评选出的千名“选民热心人”构建起“代表—连心人—热心人”民意传导链,使昆阳街道排水沟疏通、二街镇农村电网改造等2085件“民生微实事”得到快速回应。

在双河彝族乡的人代会上,51名乡人大代表差额票决产生的5件惠民实事,充分展现了晋宁从“为民作主”到“由民做主”的治理逻辑转变。通过“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四步流程,确保了惠民实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凝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昆阳街道和夕阳乡代表小组代表通过持证视察的形式,分别对村卫生室收费不透明、医保难报销和宝夕公路“四改三”项目进度进行了视察,让代表做到“为党传声、为民代言、依法履职、务实为民”。上蒜镇代表小组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破解了临湖产业转型用地难题。

这些实践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民生项目全周期。正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绍荣所言:“当不到一万元费用改造的道路,成为3个村的安全通道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道路的硬化,更是民心的凝聚。”

从石寨山遗址的立法保护到滇池沿岸的生态治理,从“家访”敲开的百姓心门到票决产生的民生项目,晋宁区人大常委会正以制度创新和勇于实践,回答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扎根基层”的时代之问。

这支活跃在云岭大地的民主力量,将继续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坐标,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壮丽新篇。(歹永聪、孙卫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