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农村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要自觉锤炼党性修养,于田间沃野间来一场“廉洁修行”,将清廉之风转化为“枝叶关情”的“民生暖流”。
以信仰扎根泥土,修“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为民廉心。信仰是作风的河床,作风是人心的流向。从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的铮铮铁骨,到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凛然正气;从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赤子情怀,到黄大发“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为民担当……无不是在用行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信念。农村基层干部当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传统,在思想上筑牢根基,涵养淡泊名利的心态,常修常炼清正廉洁的品格,始终做到戒贪止欲,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搞“短平快”的政绩工程、不热衷“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追求华而不实的“数字政绩”,真正把精力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上,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民心这把最准的秤来衡量,每一份初心都找到落地的支点。
以担当躬耕乡野,修“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廉心。农村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根深深扎在群众沃土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走出“舒适圈”,善于把冷板凳坐热、苦差事干精、群众事办实。既要走进田间地头,又要深入农家院落,从“柴米油盐”中听真话,在“家长里短”中察实情,从“牢骚话”中听门道,在“吐槽声”中找方向,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百姓“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用“绣花功夫”解决每一个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作为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以洁行守望乡土,修“不染淤泥出水莲”的纯粹廉心。“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农村基层干部当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修身正己,以案为鉴、以人为镜,在典型案例的“镜中人”前受警醒、正衣冠、明得失,知敬畏。要深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惨痛教训,绝不能在推杯换盏中放松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原则。要常怀戒惧之心,在小事小节前加强约束、规范自己,摆脱“温水煮青蛙”的思想枷锁,清除作风“顽疾”,永葆党性原则,既划清“泾渭分明”的警戒线,更要筑牢“固若金汤”的防火墙,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始终恪守为民底线,绝不做侵害群众利益之事,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陈云花、屏边县和平镇人民政府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