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为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社保服务进万家”行动,电子社保卡推广应用工作融会贯通,及“普法强基补短板”、养老保险“扩面增效”专项行动整体推进,通过“一对一、面对面、下基层、进企业”深化政民互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和职工解决社会保险方面实际问题和困难,提供全面、规范的社保服务。
(社保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社保业务)
工作中,通过外部对接税务、市场监管、民政、残联、邮政、司法、住建、医保等部门,摸清重点群体分布情况,内部联动社保、居保、就业、劳动监察等部门,重点聚焦被征地农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上门宣讲社保政策、发放《西山区未参保企业参保告知书》,入户开展基础信息采集调查形式,建立全区未参保经营主体“实名库”,为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实施保障。截至2025年3月,已建立未参保经营主体“实名库”9912条,建立参保人员“一户一档”数据7.99万条。
(社保窗口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
除此,坚持“社保服务进家门、权益保障到个人”理念,定期深入街道、社区,走进农贸市场、招聘会现场、城乡居民家中,宣讲、解读政策,面对面答疑解惑,全区街道、社区形成“人人都是社保政策宣传员”“人人都是社保业务通”“社保服务进万家”良好氛围。截至2025年3月,共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672次,累计走访街道社区179家,走访企业35户,走访个体工商户328户,走访城乡居民211户。
(社保工作人员进入群众家中开展“适老化”服务)
此外,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持续创新改革社保服务。倾力实施“综合柜员制”,所有窗口均能承接单位和个人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业务,同时,推出窗口“午间值班”“延迟下班”的延时服务制度;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预约取号”“预约上门”等服务模式;对96项企业经办事项、38项个人经办事项、18项主要业务办理条件、流程、材料进行了精简优化和规范;联动邮政、银行等机构,推出社邮、社银合作窗口,接入“人社一体化”平台业务共48项,梳理规范了区、街道、社区和社银社邮合作窗口业务清单,社邮合作网点业务受理量在昆明市位居前列。截至2025年3月底,全区所设14个社银社邮合作网点共受理社保业务920笔,倾力打造的“农村10公里、城市15分钟”社保服务圈,让群众办社保既省时又省力。
(工商银行社银服务网点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社保政策)
据了解,除区级政务中心以外,10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134个社区为民服务站、14个社银社邮合作窗口现已全部开通云南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和群众均可就近就便到附近社保服务网点办理高频简单业务。居住在西山区的8万余名退休人员(含中央、省市属企业退休人员2万余人,区本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灵活就业人员6.1万余人)均可就近到社保服务网点查询领取养老金情况、进行养老待遇资格确认。针对独居、重病、残疾等特殊困难退休人员搭建特殊服务群体实名库772人,特别建立由街道、社区社保先锋队员定期主动上门了解其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步完成养老待遇资格确认的关爱机制。截至2025年3月,全区养老待遇资格确认率保持在97.85%以上。
(使用RPA机器人审核社保业务后社保服务大厅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
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社保“数智+”改革举措,坚持数字赋能,以“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2023年初,在全市率先启用RPA机器人社保业务审核,通过AI视图识别技术,实现每天审核业务数据超人工10倍以上,准确率从95%提升到99%,群众平均等待时间由1—3个工作日缩短至20分钟,年均业务审核超10万条,每月审核近8000条,破解了“人少事多”难题,实现社保业务经办“快速办”“智慧办”“精准办”。此项改革举措获省级和国家行业部门肯定。截至2025年3月,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服务窗口RPA机器人增加到3名,审核业务已覆盖到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续保、停保及技能提升补贴审核等十余项,自启用以来共办理业务237315笔。(王利娟、洪麾、西山区融媒体中心、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