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医改进入深水区 看昌吉州医改的乘数效应

时间:2025-04-25来源 : 石榴云/新疆日报作者 : 盖有军 王薇

药品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 50%、全疆首推“一院多区”医共体模式、2024年住院总费用下降8.3%、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四级医疗机构数据全互通……

近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医改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昌吉州如何推进医改不断深化?

紧扣“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以三明医改经验为蓝本,昌吉州立足实际,近3年累计投入85亿元推动医疗体系系统性变革,创新构建“1+4”医改体系,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为全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昌吉方案”。

“1+4”医改体系破局

昌吉州医改,源于对医疗体系深层次矛盾的清醒认知。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资源薄弱、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不够、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交织,成为制约群众健康水平提升的瓶颈。”昌吉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温靖玄直言。

3月27日,昌吉州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教患者使用手机完成缴费。付小芳摄

如何打破“以药养医”困局?怎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怎样实现医保资金的可持续利用?这些问题倒逼改革必须刀刃向内。

近年来,昌吉州先后从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允许”、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医改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

2022年,昌吉州以“1+4”医改体系破局:“1”即《关于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深化“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4”即涵盖医共体建设、医保总额付费、薪酬制度改革和公益性监测评价4大领域。

“这不是简单的政策叠加,而是多部门共同发力,构建起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矩阵。”温靖玄说。

医改改什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深水区的医药改革,表现在药,根源在医。”昌吉州医疗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新军说。

今年3月20日,家住昌吉市的肝癌患者刘小慧到昌吉州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复查、开药,肿瘤科主任李贇在系统里输入“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后,显示单盒价格为551元。

“这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线靶向药,2021年在国内获批上市时,每盒价格在3000多元。”李贇说,一般患者用药量为1个月2盒,集采降价后,更多患者能用得起药了。

2023年,昌吉州加入三明采购联盟,全州累计集采药品采购1138种,耗材采购477种。

自2019年以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公立医院药占比从33%降至25%,节约药耗支出8.83亿元。

2024年,昌吉州医疗机构集采药品结算数量占医疗机构全部药品结算数量的55.5%,结算金额占39.4%。

这种“腾空间”的策略,为后续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薪酬制度改革腾出了资金空间。

今年,昌吉州稳妥启动了“一院一策”公立医院化债工作,推动医疗机构轻装上阵;建成全州“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共享平台——昌吉健康云,实现州县乡村4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累计提供共享数据2.4亿条次,打通了“数据壁垒”。

医共体建设让资源下沉

“1+4”是昌吉州抓医改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个创新手段看似简单,但背后的现象值得细细探究。    

推进医改,遇到的多是“硬骨头”。重要一点原因,是缺乏具体抓手和行动路线图。“1+4”医改体系明确了“改什么”、标注了“哪里堵”。

比如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破局县域医疗困局,让优质资源下沉生根?

2023年底,昌吉州在全疆首创“一院多区”的医共体模式,组建8家医共体总医院。

“我们把加强党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领导、做实总医院一套领导班子管理、统一法定代表人,作为实现医共体‘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的关键抓手。”吉木萨尔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志伟说。

目前,昌吉州8家医共体总医院通过“八统一”机制实现人财物垂直管控,行政后勤人员缩减13.7%,设备共享节约1800余万元,将20个院区、79个分院编织成一张高效协同的“健康网”。

在这张“健康网”里,中心药房如同精密枢纽。县域审方中心运用AI+人工双重屏障让处方审核效率提升40%,6大共享中心搭建起智慧中枢,基层检验数据直达云端,远程会诊让山沟沟里的疑难病例直通总院专家。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为关键一招。2023年,昌吉州在全疆率先推行“按人头打包”付费,将115.76万名医保参保人员的年度医保基金包干给8家医共体总医院,全州医疗机构平均住院率下降3.6个百分点,住院总费用下降8.3%。

如今,在呼图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分院,做一台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关耗材费用降低了五分之四多。

这种转变,源于医疗服务价格的结构性调整——293项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上浮,74项医技检查类项目价格下调,如同精准的指挥棒,重塑着医疗服务的价值天平。

3月26日,玛纳斯县总医院凉州户镇分院药房,药师韩霞手持扫码枪给药品扫码。王薇摄

“以前熬资历、等职称,现在凭本事拿绩效。”玛纳斯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口腔科医生王海军说。

2024年,昌吉州在玛纳斯县试点按比例类别设置岗位、全员竞聘上岗,881名医务人员通过竞聘上岗,这场打破“铁饭碗”的改革,如巨石投入深潭,在基层医疗系统一石激起千层浪。

回归公益群众受益

3年间85亿元的投入,换来的是昌吉州医疗体系的重塑。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历史债务通过“一院一策”逐步化解,医务人员薪酬与药品耗材收入脱钩,工分制绩效激发内生动力。

“从2023年开始,我们在8家医共体总医院实行薪酬总量控制,薪酬总量能发多少与医保基金结余、公益性评价挂钩。”昌吉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科科长夏静说。

4月3日,在昌吉州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心内三科医疗团队正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巨海成摄

坚持公益性,还要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挂号付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预约时间长、看诊时间短——“三长一短”曾长期是群众就医的“槽点”。如何才能让患者“不堵心”?

试点“一次挂号管3天”,1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影像检查数据“云端”共享……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昌吉州推进预约诊疗、改进就医流程,努力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以前在医院缴费要带手机,或者身份证、社保卡,现在刷脸就能行。”4月2日,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总医院东城镇分院,患者徐生荣说。

发展互联网诊疗、建设智慧医院,大大提升了公立医院惠民服务的能力,更直观的变化体现在群众获得感。

一部手机完成挂号、缴费、取药全流程。2024年,昌吉州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下降 5.2%,平均住院日缩短1天,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超10个百分点。“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惠及1759个失能家庭,奇台县失能老人吴秀芳每月能领到1200元的生活护理保障,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重新燃起希望。

4月3日,吉木萨尔县总医院三台镇分院羊圈台子村卫生室村医唐国友通过远程诊疗设备为村民做心电图检查,诊疗结果同步至吉木萨尔县总医院。“以前村民不舒服都往县里医院跑,现在80%的常见病在村里就能解决。”唐国友说。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看得起病,更要让他们少生病。”昌吉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周友仁的话道出该州医改的深意。

昌吉州连续两年实施两批20项“小而美”医疗服务项目,就诊“多卡合一”、就医满意度评价体系建设等全面铺开,建成“零差价”便民药房14家、急救站点30个,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这些创新实践,使昌吉州成功申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昌吉方案”在全疆得以推广。

周友仁说,站在新的起点,昌吉州医改仍在深化。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跨越,推动着医疗体系的不断重塑,勾画着“健康昌吉”的新图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盖有军、通讯员王薇)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