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共生链”

时间:2025-04-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少鹏 博韬

开会长篇大论、调研走马观花、指示脱离实际、工作层层加码……不少干部对这样的工作现状感到无所适从,却又无可奈何。只有找准“病”的根源、把握“减”的要点、抓住“治”的关键,才能斩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共生链”,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找准“病”的根源,防范“虚假政绩”。“病”的根源在“虚”。热衷于打造“特色亮点”、炮制“注水政绩”,这些顽疾之所以难以根除,是“只图表面风光、不顾实际成效”的错误政绩观在作祟。要想打破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勾结,就不能让错误的政绩观侵蚀政治生态。要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探照灯”作用,以务实监督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实地暗访、数据评估等手段检验工作的真实性,从“看表面”向“重实效”转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把握“减”的要点,打破“繁文缛节”。“减”的要点在“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减服务、减质量、减成效,而是精流程、精机制、精管理。倘若“口号”响了却没有行动,那就偏离了抓落实的正确方向。要立足实际、明确职责,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分配任务、督导落实,避免推诿扯皮。要优化工作流程,坚决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批示落实批示”的现象,做到少发文、发管用的文,少开会、开有用的会,以“高效、实用、便民”为原则,精简环节、提升效率。要推进数字化办公,对政务流程、信息传递、服务反馈等进行数字升级,让信息多流通、干部少折腾,精简工作流程,真正“解放”党员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让工作回归服务人民的初衷。

抓住“治”的关键,撕碎“表面文章”。“治”的关键在“真”。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因此,绝不能让整治工作在“换汤不换药”的敷衍中流于形式。要合理规划工作安排,科学区分工作的主次和先后,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投入,努力构建起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切实让“真治理”为实干“真助力”。要摒弃“以材料定优劣、以汇报论高低”的观念,减少形式化的检查和评比,取消不必要的报表和台账,改变“材料厚就是工作实”的错误评判方式,把准备汇报、应对检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群众,从“听汇报”转变为“察实情”,变“层层走过场”为“层层见实效”,努力营造真抓实干良好氛围、激发干事创业强大动能。(李少鹏、博韬、元阳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