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西南边陲,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答卷的云南正吸引着八方游客的到来。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受青藏高原大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冬干夏湿的季风气候特点。
从热带雨林到雪山草甸的跨越,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让云南成为“立体气候博物馆”,也成就了“四季有景”“四季有玩”“四季有食”的彩云之南。
云南的美是多样的、立体的。春天,游客奔赴春城昆明开启一场“无处不飞花”的浪漫约会;夏季,独龙江的碧水悠悠,让徒步者在美景相伴下开启一趟“地球裂缝穿越之旅”;秋季,腾冲银杏村3万余株银杏树构筑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冬季,普洱景迈山、大理无量山冬樱花迎冬绽放,在云海的映衬下美不胜收。自然与人文交融,为游客呈现了看不尽的风景与享不完的浪漫。
独特的气候特征造就云南各民族顺天应时、敬畏自然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智慧,衍化出许多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民族生态文化。其中,丰富的节庆活动让彩云之南更加绚丽多姿。四月气温上升,傣族泼水节狂欢开启,游客纷沓而来感受“泼天的快乐”;六月稻谷扬花,哈尼族矻扎扎节用长街宴感恩自然馈赠;雨季尾声,佤族新米节带领游客同尝新米,共享丰收喜悦。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赋予云南“月月有鲜味”的物产奇迹。游客春天到普洱吃鲜花宴。夏天钻到云南的各个农贸市场,寻觅时令山货构成的“云南风味地图”。秋高气爽的季节,“吃虫”成为游客难忘的游玩记忆。冬天的云南,餐桌上也不缺新鲜的时令蔬菜。云南人顺应自然节律,将四季的馈赠化作餐桌上的美味,吸引游客开启一场独特的“舌尖上的旅行”。
夏可避暑、冬可避寒,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宜人的气候条件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理想目的地,更吸引了长期旅居的“候鸟”一族。2024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389.75万人深度体验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感受云南的温暖与诗意。
哈尼梯田的线条与云霞共舞,傣家竹楼的飞檐与雨林低语,雪山下的经幡与流云同频,五一假期将至,在云南这片丰饶多彩的土地上,通过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和谐共生、诗意栖居、田园牧歌的意境,正等待更多游人前来探索。(蒲兴南)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