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继与弗为

时间:2025-04-1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赵德仁

明代中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丘濬,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文臣之宗”和“中兴贤辅”。其“可继”与“弗为”的为官治学思想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与深思。

丘濬故居现存的可继堂两侧贴着“忠厚传家久”和“诗书继世长”的楹联,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丘濬就诞生于这座“可继堂”中。为何称为“可继堂”?丘濬父亲去世很早,祖父丘普就把延续香火、振兴家族的重任寄托在两个孙子身上。他期望丘濬将来拓展祖业,做一名良相,治国平天下。祖父的这番教诲给丘濬留下了深刻烙印,他后来撰写《可继堂记》,深情缅怀祖父的早年教导。丘濬指出,先辈创业垂统,必为“可继”之道,后人则努力继承发扬先辈优良传统;对于先辈做错的事情,则“弗为”,即不要思想僵化、重蹈旧辙,而要更新观念、另辟蹊径。

正是基于这种“可继”和“弗为”的精神,丘濬一生积极有为。在担任国子监祭酒期间,他深刻洞察科举考试的弊端。针对学校教育问题,丘濬也提出了真知灼见,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应当植根于人性,教育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人性的健康发展,教育的意义在于振士气、结人心、育人才。丘濬继承和发扬古代“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主张“厚人伦”“美教化”。丘濬入阁后,上章《论厘革时政奏》《请访求遗书奏》等,这些奏章的主要内容深刻反映了“可继”和“弗为”的思想精神。

在研习历史的过程中,务必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精准辨别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坚定地捍卫真理,果断地修正谬误,大力弘扬成功的经验,深刻汲取失败的教训。在此坚实的基础之上,持续推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内涵丰富、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记载了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惧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牢记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赵德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