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昌吉州加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推进会上,《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2025年—2027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正式发布。
昌吉州加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会议现场。刘茜摄
作为新疆首个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三年内构建超千家成员单位的产业共同体,推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成为引领全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全国产教融合“新疆样板”。
此次发布的《建设方案》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核心,组建由昌吉国家农高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和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理事会。
“联合体建设将聚焦四大主攻方向。”昌吉国家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及优质果蔬、文化和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建立“产业出题-科研解题-教育育人”的闭环体系。通过组建四大产业集群委员会,重点突破粮食安全、棉花单产提升等关键技术。通过3年建设,到2027年,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5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5个,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交易额累计达1亿元,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引领示范全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成为《建设方案》亮点
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贵泉介绍:“联合体已构建农业人才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区域发展服务枢纽‘三核驱动’发展模式。目前联合体已辐射1所农业本科院校、2所职业院校及3000余家企业,通过校企共建现代种业、食品工程等新兴专业,开发13门核心课程,其中2门将冲刺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产教协同方面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牵头企业,其建设的新疆畜禽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形成“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公司党总支书记、人力资源副总监贺建生表示:“企业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已引进21位博士,我们将用好产教联合体这个大平台,以科技为推动,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上,利用泰昆实践基地优势,把先进技术辐射到更多企业。”
根据《建设方案》,今年,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完成运行体制机制的建立,推进5个实践中心及产业学院基础建设,组建技术专家领衔的教学团队,开发典型生产实训项目10个,共建实训基地3个以上,联合开发课程3门,升级改造课程10门,专业与产教联合体产业匹配度达到50%,本地就业率达到60%,联合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0个以上,联合体成员单位达到100家以上,初步形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格局。
为确保目标落实,联合体构建了三级理事会管理体系,建立“定期会商+动态协调”推进机制。当前,农膜污染治理、畜禽产业、农业微生物开发、设施农业等5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已全面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棉花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项目有序推进。(刘茜、李柏林)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