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换届从来不是简单的人事更替,而是一场关乎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社区班子换届不仅是选举的过程,更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适应新时代挑战的重要契机。在这一重要时刻,把好“研判关”“选人关”“程序关”,选出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社区班子,对于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意义深远。
把好“研判关”,提前谋划“定基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社区治理如同下棋,必须谋定而后动,社区换届工作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全面、深入地调研和分析。既要看历史沿革中的治理痛点,也要观现实发展中的民生需求;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既要重视硬件设施,更要关注治理软实力。对社区班子运行情况、干部表现和群众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精准识别出工作得力的干部、需要调整优化的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社区干部,为换届人事安排提供参考。针对可能影响换届的不稳定因素,如矛盾纠纷、信访问题等,要提前介入,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换届环境。通过扎实地调研摸底和风险排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换届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把好“选人关”,优中选强“挑大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社区班子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廉洁自律的干部进入社区班子。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从社区工作者、优秀党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广泛选拔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注重选拔年轻干部,优化班子年龄结构,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要加强对候选人的考察和审查,严格资格条件,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力出众,能够担当起社区发展的重任。让社区干部队伍既有“老黄牛”的实干精神,又具“拓荒牛”的创新意识,更富“孺子牛”的为民情怀。
把好“程序关”,规范操作“稳换届”。“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换届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从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资格审查、投票选举到结果公示,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程序合法、过程透明、结果有效。采用“玻璃房”里的选拔方式,既堵住了暗箱操作的空间,更打开了群众参与的通道,让选人用人经得起历史检验。还需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换届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维护换届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基层稳则天下安,治理优则民心顺”。社区换届犹如基层治理的“新陈代谢”,每一次细胞更新都在积蓄发展的能量。当“研判关”把准了治理脉搏,“选人关”树起了时代标杆,“程序关”筑牢了制度堤坝,就能锻造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信赖的社区铁军,为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绘就社区治理的崭新画卷,让居民生活更美好,让社区更和谐。(晋国越、昆明阳宗海七甸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