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最核心的主角。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不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更是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是丈量政府公信力与社会温度的标尺。
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是对初心使命的忠诚践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回顾历史,从土地革命时期让农民“耕者有其田”,到脱贫攻坚战役中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桩桩件件都是党将群众之事置顶心间的生动体现。焦裕禄为治理兰考的风沙、水涝和盐碱,不顾身体病痛,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把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孔繁森两次进藏,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用生命诠释了对群众的深情厚谊。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时刻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在生活中,群众的事情看似琐碎繁杂,却件件关乎民生冷暖。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到教育、医疗、就业等切身利益问题,桩桩件件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则是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党员干部肩负着服务群众的重任,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诿、不敷衍,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解决,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为群众排忧解难。反之,如果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不仅会损害群众的利益,更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然而,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在日常工作中,将承诺化为切实举措。一方面,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掌握真实情况,找准问题关键。另一方面,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在制定政策、谋划举措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更加符合民意、顺应民心。面对每一个民生诉求,都不拖沓、不推诿,以真抓实干的劲头,把“心上事”变成“身边事”,用点滴行动,汇聚成温暖民心的强大力量,让群众真切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进行严肃问责。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何子恒、昆明阳宗海七甸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