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通过育苗和承包贝贝南瓜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大家加油干,争取今年村集体经济整体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近日,走进疏勒县塔孜洪乡千亩大棚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塔孜洪乡塔什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米冉正在为忙着移栽苗圃的村民加油鼓劲。近年来,在疏勒县委的统筹推动下,疏勒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和塔什其艾日克村“两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共建、抱团发展”新模式,通过产业联合、资源共享、链条延伸,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共赢之路。
党建领航激活产业联合新引擎
2021年,塔孜洪乡塔什其艾日克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发现,各村农业产业呈现出土地零散、资金短缺、技术薄弱等短板,且同质化的种植结构,使农产品时常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优质贝贝南瓜喜迎丰收,品质优良备受市场青睐。疏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助力产业发展破局,该村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互补的原则,积极争取乡党委支持,联合周边8个村组建联村共建党支部,打造“红色先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建平台,通过统一规划1300亩贝贝南瓜种植基地,有效避免了各村“单打独斗”和产业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显著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各联建村共建党支部,整合产业、政策和资金优势,成功示范建成蔬菜、瓜果、食用菌特色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不仅设立“蔬菜医院”和农资供销点,还由致富带头人组成专家联盟,为村民提供苗圃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技术指导,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创、风险共担。
科技赋能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
先进的种植技术,是农业增产的关键。为提升联建村种植技术,有效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疑难杂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借助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技术支持,投入专项资金90余万元,建成现代化大棚蔬菜示范园,采用“党支部+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由山东省农科院进行示范种植,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实现了集体增收。
现代化大棚蔬菜示范园。疏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塔什其艾日克村积极探索“联村共建”新模式,打造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从品种研发、种植指导、品牌营销进行全方位指导,实现统一化运作全链条管理,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多元增收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联村共建模式开辟了“务工+分红+集体收益”的多元增收渠道。贝贝南瓜产业预计为各村集体增收20%,苗圃培育项目年创收15万元;大棚蔬菜产业园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村民米尔古丽•麦麦提高兴地说:“现在家门口工作,月工资3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孩子及父母,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随着联建冷链物流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配套项目落地,塔孜洪乡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户均年增收有望突破2万元。
电商直播基地里村民主播正熟练介绍特色农产品,直播间订单不断刷新。资料图
目前,塔什其艾日克村“联村共建”经验已在疏勒县推广,形成以蔬菜、瓜果、食用菌为主导的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塔孜洪乡党委书记于文虎表示,将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塔洪优品”区域公共品牌,让联村共建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样板。(疏勒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