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春风送暖产业兴】“税”润匠心 守护非遗传承

时间:2025-04-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陆旋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哈巴河县税务局聚焦非遗传承与发展赋能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相关产业量身打造税惠政策“锦囊”,采取全程辅导等优质高效的税费服务,护航“非遗”产业化发展,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税惠红利直达,激发非遗产业“活力”

哈萨克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项源于草原游牧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哈萨克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哈巴河县杰特哈芭刺绣合作社占地面积达130平方米,基地内部设施完善,经营的哈萨克族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近年来间接带动300余名农牧民妇女增收致富。合作社的绣女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凭借着精湛的传统技艺,绘就出一幅乡村富裕的崭新画卷,让哈萨克族刺绣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剧中女主角李文秀在“拖依”舞会上偷偷试戴的婚礼帽子、男主角巴太戴的民俗帽子以及托肯、库兰等角色的部分服装都由杰特哈芭合作社手工定制,赢得广泛好评。随着电视剧的爆火,刺绣专业合作社的订单量也逐日增多。为助力哈萨克族刺绣文化在新时代增光添彩,哈巴河县税务局围绕服务文化特色产业、非遗企业发展,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在税费政策供给“精准度”、宣传“知晓度”和落实“执行力”上打好税费政策支持“组合拳”,以优质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合作社渡过了难关,特别是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很给力、很温暖,虽然享受的减免金额不多,但也让我们有闲余资金开展培训,带领‘绣娘’通过灵巧的双手绣出‘好生活’。”杰特哈芭刺绣合作社法人阿孜亚•依布热说道。

便民服务升级,激发非遗产业“动能”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狩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特殊文化,桦树皮工艺品造型独特,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制作技艺中使用的造型、图案、工艺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富有哈巴河县地方特色的桦树皮文化,且部分工艺品保留至今,成为活的历史见证,是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一技艺的保护传承,对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早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达吾力•多肯是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族民间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开始接触桦树皮器皿,多次到外地向桦树皮老艺人求教学艺,实地观摩学习桦树皮相关的历史、文化及工艺流程。一次次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激发了他无数的创作灵感,在原有的技艺上大胆创新,开发出多项新工艺,并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认证。

为把古老非遗的交接棒传递到更多人手中,达吾力•多肯和妻子共同建起哈巴河县阿勒腾乌亚手工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40余人就业,推动“厅堂变车间”“农民变工匠”,连续4年开设桦树皮技艺职业技能、刺绣培训学习班,吸引2000余人参加;同时创立了“阿格窝尔达”品牌,其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多次受邀参加大型手工艺品展览,作品一经展出便销售一空。

“税务部门非常关心我们的发展,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增强了我们做好桦树皮工艺品品牌的信心,我们将持续创新工艺,提高手工艺品的良品率和艺术价值。”达吾力•多肯说道。

国家税务总局哈巴河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局长胡伯岩表示,下一步,哈巴河县税务局将继续做好非遗传承的文化“守护者”和政策“宣传员”,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激发非遗相关企业活力,用税务人的“初心”守护好非遗传承人的“匠心”。(陆旋)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