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从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推出326项改革举措及其分工方案,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国企民企、文旅产业升级、完善流通体制、壮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建设、边疆治理等9个关键领域的改革。目前,云南省改革呈现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刁程表示,“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云南谋划推出一批‘小切口’改革,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具体来看,在乡村振兴方面,云南省巩固拓展孟连“334”、蒙自“622”等10种联农带农模式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改革成果,聚焦农民、企业、村集体三者利益分配不灵活,农村合作社“小散弱”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强做大农村合作社,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2024年,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
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云南省巩固拓展“融信服”平台、“厅局长坐诊接诉”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等改革成果,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办事“难慢繁”等问题,进一步创新“数据+政策+金融”服务模式及其相配套的服务企业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融信服”平台累计授信3400多亿元,惠及企业24万户次;“厅局长坐诊接诉”共回应解决162家企业反映的209项诉求。
在基层治理方面,巩固拓展“1262”预警叫应机制、“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等改革成果,解决好自然灾害预报不及时、薄弱学校和医院资源不足等问题,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2024年,通过“1262”预警叫应机制,云南省有效应对14轮强降雨,首次实现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洪涝灾害“零伤亡”;通过推动州(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当好“编外校长”“编外院长”,帮助各级学校和医院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教育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对外开放方面,巩固拓展昆明托管磨憨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进一步统筹推进强省会、兴口岸,在打破体制、机制、政策壁垒上积极探索,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撑和制度创新叠加放大,形成“两头”带“中间”发展格局,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有效载体、有力支撑。托管以来,磨憨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是托管前6年总和的16倍,经营主体数量达到5932户,人口从两年前的2万人增加到4万人。
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巩固拓展绿色电力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交易,推动绿色能源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云南工业“新三样”,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均占全国25%左右,电解铝、单晶硅产能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中国绿色铝谷、世界光伏之都初具雏形。
在打造旅游业升级版方面,实施旅居云南三年行动,推动旅游从观光游向深度游升级,“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越来越被世人所向往。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7亿人次,其中省外游客超过50%、入境游客600多万人次、旅居人数近400万人,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旅游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惠民增收的力度更加强劲、作用更加突显。
“下一步,云南省将不断在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上下功夫。提出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构建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机制、深化就业机制改革等15项重大改革任务,部署开展旅居云南建设、科研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物业服务管理改革等10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推动云南省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刁程介绍。(张津)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