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近年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三聚焦一创新”党建工作法为抓手,分析研判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亮点难点堵点,找准政策举措发力点,探索出一条“组织强基、治理增效、群众满意”的基层善治之路。
聚焦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积极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用好用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21年以来,投资40余万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维修和改扩建,完善配套设施,拓展阵地功能,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向加强管理、高效利用、发挥作用转变;开展党支部分类定级,深化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健全“红旗支部”“示范支部”与“一般支部”结对共建机制;加强班子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目前,团结村1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实现100%“一肩挑”,村“两委”班子中大学毕业生占50%,有效激发班子干事活力。
聚焦固本强基,助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严格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组织党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参与党员基本培训、村组干部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邀请市委党校、镇党校讲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普法强基补短板、安全生产、命案防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知识宣讲、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等内容进行专题讲解,让农村党员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压实组织责任,常态化做好流动党员摸排登记、教育管理工作。将把流动党员摸排纳管、作用发挥工作做细做实;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就地就近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根基。
聚焦作用发挥,激发“自治”内生动力
落实落细五级包保机制。建立镇党委主要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组、党建指导员包支部、支委包片、党员包户的“五包”责任机制,以层层联系服务推动落实政策宣传、维护稳定、矛盾纠纷化解、乡村振兴等各项任务落实;组建“新时代感党恩志愿服务队”,把“新时代感党恩志愿服务队”作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冰雪天气破冰除雪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依托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春节全民健身运动会、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等各类文娱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红黑榜”评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比活动,强化典型引领,并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培育文明乡风。
创新治理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新亮点
开展组织联建,充分发挥联建单位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团结村党总支积极与云南省武警机动第二支队开展组织联建,继2019年对村幼儿园帮扶50000元后,2024年支队又对团结村幼儿园帮扶120000元,用于村幼儿园组织建设、医疗救助、教育帮扶等。同时,对团结村15名困难学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共计15000元。此外,团结村党总支与州科协、东航云南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税务局等挂包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中,争取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以“积分超市”为切口,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积分“兑”出乡村治理新活力。村民可通过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文明实践等活动获得积分并兑换生活用品、粮油等各类物品。2024年,团结村开展积分超市兑换活动,兑换积分的农户50户,其中脱贫户25户,共计兑换米、面、油等价值2万元的物品。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开创“火塘会”党员群众议事机制。以“火塘会”为载体,以“小切口”疏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一系列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火塘边统一党员群众对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美丽乡村建设的思想认识,让“火塘会”切实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践阵地,共“话”民族团结新“枫”景。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下一步,团结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团结。(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党总支、香格里拉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