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沉默的器官,却承担着500多种生理功能。然而,肝病却常常“悄无声息”,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肝硬化作为多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今年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肝病的认识,昌吉市人民医院杏林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科普宣教、义诊筛查等系列活动,为各族群众筑起守护肝脏健康的坚实屏障。
义诊活动现场。吴海燕摄
近日,在昌吉市人民医院绿洲路街道分院,辖区居民们早已翘首以待。昌吉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白贺霞以《春季养生与肝病的中医预防》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春主生发”的养生要义。“春季养肝要顺应天时,保持心情舒畅如同疏浚河道,配合穴位按摩和药膳食疗可事半功倍。”白贺霞现场演示太冲穴按摩手法,并将力道轻重、穴位深浅编成顺口溜,方便居民记忆和实践。几位戴着老花镜的阿姨掏出手机录下视频:“这手法回去得教给老头子!”
随后,昌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海燕带来《正确认识慢乙肝》专题讲座。吴海燕通过真实病例对比,直观展示了规范治疗的显著成效,澄清了“共餐不传病毒,阻断可保母婴”等常见误区,强调“定期检查+抗病毒治疗”双管齐下的重要性。当屏幕上显示某患者的肝硬化指标从高危值断崖式回落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声“原来科学治疗真的能改写命运!”
除了专业的科普宣教,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义诊区域。由中医、消化、妇产科、儿科组成的专家团队一字排开,耐心解答各类健康咨询。白贺霞在把脉的同时提醒居民:“春季肝气易郁结,每晚泡脚时按按太冲穴。”吴海燕则叮嘱大家:“预防脂肪肝要控制精制糖摄入,多吃深色蔬菜。”
本次科普宣教及义诊活动收效良好,不仅提升了群众对肝脏健康的认知水平,而且彰显了医院履行社会责任、守护群众健康的使命担当。据统计,此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次,发放肝病防治手册300余份,免费检测项目惠及100余人。
据了解,昌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中医针灸科、检验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动,采取中西医结合,新开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借助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能够早期发现肝病,早期诊断肝硬化,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防治等。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现阶段,在逆转肝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吴海燕)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