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高新区的产业园区内,机器的轰鸣声交织着创新的活力,这里正演绎着一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近年来,昆明高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巧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出一条“四专四提升”的新路径,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走进一家位于高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生产车间,工人们正专注地操作着先进设备,一件件精密产品在流水线上有序产出。企业负责人满脸自豪地介绍:“多亏了高新区一系列扶持举措,让我们在核心业务上不断深耕,如今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另一处研发中心,科研人员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集思广益。“高新区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让我们能与高校、院所携手,大大加快了技术研发的步伐。”一位科研人员兴奋地说。这些场景,正是昆明高新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高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窗”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企业主解答问题。“现在开办企业太方便了,一窗就能通办所有事项,效率大大提高。”一位刚办理完手续的企业主感慨道。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高新区为企业服务的热情与决心,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专注核心业务,提升评估能力
昆明高新区深知,专注核心业务是“专精特新”企业立足之本。为此,昆明高新区精心打造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估与诊断模型》。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专家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会议桌旁,投影仪上清晰地展示着模型数据。“从这份数据来看,贵企业在生产流程优化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这可能影响了产品交付效率。”一位戴着眼镜的专家指着屏幕,直言不讳地说道。企业负责人连连点头:“以前我们也知道有问题,但不清楚具体在哪,现在有了这个模型,就像有了精准导航,我们改进有方向了。”
通过定量分析,该模型能清晰地指出企业发展短板。某家从事智能制造的企业,借助模型发现自身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漏洞,原材料供应时常延误。在高新区的指导下,企业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忙碌起来,他们四处调研,筛选优质供应商。
在一次与供应商的洽谈中,采购主管诚恳地说:“我们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这对我们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经过多次沟通与考察,企业最终与几家实力雄厚的供应商达成合作。新的供应链体系运行后,生产线上的延误情况大幅减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个模型为政府精准施策、企业精准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高新区还定期组织企业参加行业研讨会。在一场行业研讨会上,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企业代表们认真聆听、积极发言。一位从事精密制造的企业代表站起身来,分享经验:“我们专注于产品细节打磨,不断优化工艺,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市场反馈越来越好,客户忠诚度也越来越高。”台下的企业代表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在高新区的引导下,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核心,在专业领域不断做强做大。
聚焦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生命线。昆明高新区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了工业经济联合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某高校的一间现代化实验室里,实验设备整齐摆放,各种仪器闪烁着指示灯。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骨干正紧密合作,对一项关键技术展开攻关。企业技术骨干小李一边操作着实验设备,一边说道:“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高校的专业知识和设备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就像这个实验,要是靠我们企业自身的条件,很难这么快推进。”
在贵金属新材料领域,一家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成功研发出新型材料,应用于高端电子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企业的产品展示厅里,企业负责人拿着一块新型材料样品,兴奋地介绍:“以前我们研发力量有限,现在借助合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效率大大提高。这块新型材料,经过无数次实验才研发出来,如今已经应用到多款高端产品中,市场反响非常好。”
据统计,这些合作平台催生出 200项高价值发明专利,实现 12项高校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校企双方科技成果交易额高达 2000万元。“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家受益企业的研发主管表示。
在一次企业内部的研发人才培训会上,研发主管对新入职的员工说:“我们与高校合作的项目,是大家学习成长的好机会,希望大家能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新区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疾驰。
聚力人才引培,提升竞争实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昆明高新区构建了“诊断—问题—人才—服务—提升—诊断”闭环服务体系。在一场人才对接会上,现场气氛热烈,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与行业专家们穿梭其中,交流探讨。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经理焦急地拉住一位专家的手说:“我们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急需专业人才,希望能得到专家指导。”专家扶了扶眼镜,当场给出建议:“可以与相关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样既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在这一体系下,昆明高新区会聚了产业经济、智能制造、质量管理等各领域专家学者105人。这些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分级分类服务指导。
某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产品质量管控出现难题,生产线上次品率有所上升。专家团队接到求助后,迅速来到企业实地调研。他们身穿工作服,在车间里仔细查看生产流程,与一线工人交流。经过几天的深入研究,专家团队为企业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新体系实施后,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专家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据了解,为吸引人才,高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在人才公寓小区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一位新入职的高端人才小王正忙着收拾新家,他笑着说:“高新区的政策很有吸引力,在这里工作,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发展中。人才公寓让我们能快速安定下来,子女教育也有保障,真的很贴心。”通过人才引培,高新区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的昆明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2024年,高新区培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21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9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户。
未来,昆明高新区将继续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助力省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歹永聪)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