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乘势而上、奋楫争先,抓紧抓实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奋力跑好春节后“第一棒”,加快推动全区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雄关乡的江川区农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应用示范项目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建筑工人各司其职,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奏出了“大干快干加油干”的建设最强音。
“为确保今年8月项目能顺利完工投入试运行,春节一结束,我们就抢抓工期推进建设了。”项目负责人孟楠介绍说,江川区农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应用示范项目占地109.47亩,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预混加热池、MCSTR反应器、好氧净化器、沼气储气柜、农产品废弃物储存车间、有机加工房、沼气净化平台、溢流池、沼液临时储存池、田间储液池等设施设备,打造集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有机肥研发、生物天然气、产学研示范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环保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农产品废弃物满负荷可达3000吨,能满足全区及周边县(市区)的果蔬废弃物、厨余垃圾和湖泊水葫芦、水白菜、蓝藻藻泥处理等。
雄关乡,地处江川、通海、华宁三个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大县(区)交界处,交通和地理优势明显。自2021年起,云菜集团和云南世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入驻位于雄关乡的滇中绿色农产品产业园,陆续启用了152个冷库,待在建的鑫农投资果蔬投用后,园区每天废弃物产量可达1000吨,成为全区农产品废弃物的重要来源。
“蔬菜从育苗到成熟,从收获到上市再到加工,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蔬菜,尤其夏季果蔬废弃物产生量最多时为冬季果蔬废弃物产生量的2倍。”孟楠介绍,果蔬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种植面积每年不断扩大,果蔬废弃物年产出数量也在持续增大,但目前国内对蔬菜废弃物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堆置、焚烧、填埋,或还田、堆肥、喂养畜禽,一些成熟且经济可行的果蔬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存在推广实践不足的现象,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存在污染水源和生态自然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滇中绿色农产品产业园内在的生态循环,近年来,雄关乡积极探索农废资源化利用途径,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招商引资,引进玉溪市江川区宝誉环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江川区农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应用示范项目,努力将农业废弃物赋予“新生”,持续走变“废”为宝的可行之路。
“果蔬废弃物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加快构建江川区基地‘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有机种植+碳减排’四位一体的种植业新格局。”雄关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苏壬绩介绍说,该项目拟以蔬菜废弃物进行中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渣和沼液,其中沼气用于发电,可并网销售,沼液和沼渣前期用于土地改良,后期沼渣用于生产固态有机肥,沼液还田使用,从而形成“农业生产或加工→农产品废弃物→沼气+有机肥→沼气发电+有机肥还田→农业生产”的大循环产业链,使不完全的农业生产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在加速农业各部门之间综合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调节能源和肥料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以促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江川区始终坚持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根本遵循,探索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全力培育和发展“资源—回收—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将上游产废企业与下游利废企业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相继落地并引领循环经济新风尚,用绿色、生态、环保力量为江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循环经济的魅力不仅在于企业内部的资源高效利用,还体现在企业间的协同合作。项目建成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90%以上,冷库农业废弃物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可较好地完善整个园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上下游,达到产业链延链扩链补链强链作用。同时,该项目年均销售收入预计约有9800多万元,还可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这对于加快江川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雄关乡党委书记陈宝林表示,新的一年,雄关乡将持续聚焦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以更大力度抓开工、抓推进、抓竣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投资拉动和重点企业引擎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李丹、徐娜、李伟成、玉溪市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