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早读、学科竞赛、手工青铜器、千人葫芦丝……昆明市寻甸仁德四小2000余名学生每天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绽放精彩童年。
寻甸仁德四小原本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近年来,学校按照“一所学校一个品牌、一个年级一个特色、一个学生一个特长”办学思路,优环境、培名师、聚合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勤学善思、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文化教育铸魂。寻甸仁德四小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学习中共云南党史、红军长征过寻甸、“红心向党”英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情怀,坚定永远跟党走信念。建设生态文化阵地,打造学校森林,建设开心农场、桃李园、马铃薯和旱稻种植观测园等,从实践中学习种植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惜粮食的意识。把可爱的黑颈鹤作为学校吉祥物,命名为“思思”,象征“勤学善思”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奋发向上。保护用好市级文物“背来头古墓群”,建设历史文化阵地,学习滇青铜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爱心教育立根。寻甸仁德四小坚持人性化管理,推行“学校爱教师、教师爱学生、家长爱学校”模式,营造阳光、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班子成员带头苦干、实干,树立标杆示范;老师队伍尽职尽责,综合运用先进教学设施、声光电实验、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开展英语口语、数字心算、课文背诵等“五分钟微竞赛”,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兴趣,在趣味中打牢基础。学校常态化举办各类活动,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现家校心连心,教育手牵手,营造出“教师善教、学生爱学、家长配合”的良好教学氛围。
科学教育赋能。寻甸仁德四小科学教育设施齐全,氛围浓厚。科技馆分为奇妙化学、自然生命、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七个版块,具有“声光体验”“电磁探密”“数学魅力”等50多件趣味互动展品,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科技兴趣。农耕科技文化园内,收集石碾、石臼、石磨等传统生产生活建筑用具,是教授科学力学原理和科学实践直观教材的场所。时间太阳历广场是结合彝族“十杆测影法”、英国索尔兹伯里巨石阵、我国传统圭表和地平日晷系统等原理,设计出的一种大型天文科普设施,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当日所处大体节令和时间,直观了解一些基本天文学概念。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设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播下发明创造的种子。
特色教育筑梦。寻甸仁德四小建设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乒乓球馆等体育场地,设立绘画室、手工室、音乐室等艺术场馆,成立书法、英语、合唱、街舞、葫芦丝、花样跳绳、非洲鼓等15个社团,举办科技节、英语节、足球联赛、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里,学生能用英语、汉语介绍学校风采,能把废报纸、啤酒瓶变废为宝,制作成黑颈鹤、鸵鸟、青铜器等工艺模型,在马铃薯上绘出美丽的图案,能歌善舞,会琴棋书画,每一个学生的天性被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都怀揣梦想。寻甸仁德四小先后获得“昆明市足球特色学校”等殊荣。
自2021年以来,寻甸仁德四小教学成绩稳居全县前三;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率达95%;连续两年斩获县小学足球联赛亚军。43名教师在2025年全县说课大赛上全部获奖,其中20名教师荣获一等奖;62名老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琪良说:“将全力擦亮学校品牌,彰显教学特色,学习名校经验,加强课题研究,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争创市级名校。”(姜定才、郭林)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