萂村:藏在大理宾川的白族古村

时间:2025-02-1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杨秀萍

在大理宾川,谈起白族村庄,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

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

萂村位于大理洱海东岸,宾川县城西部大营镇境内一个海拔1860米的山间盆地之中,数千人口的萂村集中于盆地西侧。距离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46公里、宾川县城35公里,是金沙江沿岸及川西进入滇藏茶马古道的古老驿站。也是迄今为止宾川县境内文物古迹保存最完整、白族居民最集中的白族村落。

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萂村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不仅在宾川有名,萂村也是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白族古村落之一。

依山而建的萂村传统建筑群,主要由张、赵、杨三大姓户组成,各姓片区叫“墩”,各墩之间由大巷道分开,各家庭之间由小巷相连,街道由青石板铺就,各主巷道口建有不同形式的门楼,三墩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组成一个大村落。萂村建筑群是宾川白族地区最古老、最完整、最能体现白族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典型。

走在呈丰字型布局的进村的青石板小道上,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新旧交替的白族传统民居,白墙青瓦,雕梁画栋,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尤其是每家每户或典雅或古朴或豪华或气派,式样繁多又绝不重复的大门,独具特色的造型,几近完美的结构,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在雨量稀少的宾川县,萂村后山的两条溪流却清泉奔涌随着缓坡潺潺流下,穿巷走院而过,鲜活而又灵动,让这个千年古村显得古朴而洁净。穿行在被岁月磨平的青石板路上,不时会遇到或扛锄,或牵牛,或挎着篮子的村民,而最醒目的要数身穿图案鲜艳,工艺精美的白族传统服饰的女子,她们头戴“风花雪月”包头,左耳际那束长长垂下的雪白流苏随着身姿摆动,娇柔而又妩媚。

在萂村,最华彩的乐章,要数一年一度的“天子节”。这是后人为缅怀杨干贞的功德而设立的地方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四方宾客云集萂村,整个萂村坝子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接“天子”。这一天,各村庄人人主动打扫环境卫生,大小巷道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喜贴对联,高挂大红灯笼,排摆宴席和家人欢聚一堂,整个萂村充满了喜庆的年味。

如今,传统乡村的保护被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像萂村这样的历史文化古村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历史文化名村的遗产保护和文化挖掘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杨秀萍/文、宾川县融媒体中心/图)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