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至1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在云南省楚雄州召开,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东亚国家举办的盛会。在此次会议上,楚雄州的非遗项目如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古老神秘的双柏彝族虎文化等也将得以在国际上广泛展示,极大提升楚雄州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既是对楚雄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认可,更是推动彝绣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楚雄州历史文化悠久,各类文化遗产丰厚,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960项,其中有彝族火把节、楚雄彝族服饰、《梅葛》《查姆》等国家级项目14项,苴却砚制作工艺、彝族刺绣、赛装节等省级项目82项,非遗传承人2421人、128种民族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彝族文化、恐龙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彝族文化,作为楚雄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独特的服饰、歌舞、节庆、手工艺等元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我们的理念就是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希望通过我们对原来经典和流传有趣的非遗工艺内容、纹样、图纸等,通过现在的设计手段、工具和方法,融入到每个人,甚至成为我们中国设计的名片,走向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梁旭在此次会议上感受颇深。
近年来,楚雄州大力传承发展彝剧、彝绣、赛装等彝族文化,让彝族赛装从直苴乡村 T台,大步迈向北京、上海,乃至纽约、米兰、巴黎等国际时尚前沿。曾经藏于深山的彝绣华丽转身,成为富民产业。2024年,楚雄州彝绣产业产值高达13亿元,5.7万绣娘人均增收3570元,不仅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美好愿景,还带动2000余名残疾绣娘就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力量。直苴村获评“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和镇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如今,直苴彝族赛装文化节已然成为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闪亮名片,为中国时尚产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诸多国际时尚大牌纷纷汲取彝族服饰元素,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时尚风姿。
当前,楚雄正全力以赴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工作,开设“创意楚雄”主题栏目,建设制作“创意楚雄”中英文网站,摄制“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宣传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彝绣设计师品牌,积极构建“非遗传承+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社区参与”的全产业链,推动以彝绣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向时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吸引更多投资和合作项目,推动当地旅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文旺在合作伙伴会议上说,“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推动大众传习、大众体验、大众参与和大众实践,激发全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与热爱,推动非遗传播与普及,实现非遗传承与保护。”(张津/文、永仁县融媒体中心/图)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