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新征程新使命,广大青年干部唯有深刻领悟“舍”与“得”的哲学智慧,在“舍”与“得”中探寻成长之道,方能实现自我的持续进阶。
“舍”安逸之境,“得”成长之基。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身处舒适安逸的环境,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逐渐消磨人的意志,让人在看似平稳的环境中丧失前进的动力与勇气。相反,艰苦的环境是成长路上的“催化剂”,它激发潜能,锻炼心智,让人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基层,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既是民生民情的集中展现之处,也是各类问题与矛盾的汇聚焦点。这里既有群众最真实的诉求,也有错综复杂的现实难题。对于青年干部而言,基层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练兵场”,更是初心与担当的“试金石”。青年干部应摒弃对安逸生活的贪恋,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主动请缨奔赴基层一线,扎根艰苦地区。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脚踏泥泞小路,丈量民生百态,真切感知群众的冷暖与诉求;肩扛发展重任,以创新思维与务实举措,精心谋划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引产业进乡村,让产业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结出致富的累累硕果。
“舍”功利之心,“得”奉献之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留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箴言,点出了坚守本心的重要性,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照亮了心灵的航道。在现实生活里,“燃灯校长”张桂梅便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她扎根困难地区教育一线长达40余年,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其中。为了让山区女孩摆脱命运的“枷锁”,她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翻山越岭进行家访,哪怕身体抱恙也从未停下脚步。张桂梅舍弃了个人安逸的生活,却收获了无数学生的敬爱与社会的尊重,在奉献中实现了非凡的人生价值。青年干部要以榜样为“灯塔”,汲取担当、发扬奉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事业中。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投身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和满足,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中闪耀出最耀眼的光芒。
“舍”浮躁之气,“得”沉淀之智。古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浪潮下,青年干部犹如置身于信息漩涡,极易受到外界喧嚣的干扰,从而滋生浮躁之气,成为成长进步道路上的“绊脚石”。唯有坚决摒弃浮躁,让内心沉淀下来,全身心沉浸于自我提升之中,才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青年干部在外界喧嚣纷扰之时,要始终坚守内心的宁静,掌稳心中的理想信念之“舵”,奋力划动逐梦的“双桨”,向着光明的远方破浪前行;在遭遇迷茫困境时,要敢于直面问题,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探寻问题的根源,在困境中寻得柳暗花明的转机;在陷入低谷挫折时,要沉稳心态,用坚韧和勇气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奋进之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青年干部应舍弃浮躁,静心沉淀,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向着人生的高峰稳步攀登,让生命在拼搏中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万丈光芒,成为人生画卷中熠熠生辉的篇章。(张玉玲、马龙区纪委监委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