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注重发挥“银龄人才”经验优势、资源优势、人脉优势、专业优势,通过搭建平台、加强保障、真诚呵护,积极推动“银龄人才”为县域发展注入“银色动能”。
搭建平台,让“银龄人才”拥有“干事平台”。坚持以人才为本,当好“银龄人才”的贴心“服务员”,建强屏边县实训实践平台。以“双向奔赴”为目标,争取到陈厚彬、郑少泉等“银发人才服务团队”到屏边开展中药材、无核荔枝、早熟枇杷、医疗卫生等技术服务工作,建立13个省级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平台,突破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13项,建立云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工作站,挂牌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实训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建成每年有50万工作经费的“大份子屏边县高海拔荔枝、枇杷、龙眼新品种经济林母树园基地”95亩,在为专家团队提供科研平台的同时,有效解决屏边县荔枝、枇杷等产业的品种更新、技术攻关难题,让专家人才团队有平台干事。
加强保障,为“银龄人才”营造“暖心环境”。依托县乡两级人才服务平台,全面联动农业、科技、人社、科协等行业部门,科学合理为柔性引进的“银龄人才”提供资源、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形成人才诉求“一窗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在注重给予专家人才团队充分尊重和荣誉的同时,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独特的红色文化和悠久的饮食文化优势,依托屏边烈士陵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现有资源,精心设置游学小班、中班、大班3个特色班次,着力打造集康养、观光、体验、学习于一体的“最云端的富氧之旅”,新增公共免费停车位、康养消费优惠等服务内容,确保“银龄人才”享受医疗保健、交通出行、酒店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事项,从细节入手,打动和温暖人才,让“银龄人才”在政治上受尊重、事业上有支持、生活上得照顾。
真诚呵护,促“银龄人才”释放“银发动能”。柔性引进各类专家人才,用心打造专家人才团队发展沃土,用情呵护成果,有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针对荔枝、枇杷等产业发展瓶颈,千方百计想办法,推动良种繁育、有害生物绿色生态防控、枇杷龙眼新品种研发等一批科研成果在屏边落地生根。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在屏边推广的3000亩旱地优质稻产量比常规稻亩增产100公斤以上,2025年预计推广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举办系列现场培训会10余期300余人,人才作用发挥明显;更新推广白肉枇杷1000余亩,丰产期亩产值达1.5万-3万元,通过科技赋能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同时,积极组建苗岭“银龄人才”志愿服务队伍9支,吸纳“五老”志愿者265人积极投身义诊、保健养生、培训等各类关爱活动20余次。(屏边县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