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土古里村,一眼望去尽是广袤的田野,几个红色的身影点缀着皑皑白雪的旷野,这里是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706站所在地。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706站工人巡检设备运行情况。王薇摄
今年40岁的巡检班班长赛力汗•哈力木别在706站工作了12年,他正带领着7名工人巡检设备,排查管线故障。他们的“石油红”保暖外衣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706站管理8条油气管线,总长度300余公里,负责常年向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等地输送油气,全力保障乌石化天然气的输送供应。西气东输二线首座大型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的天然气从这里中转、分输,可满足33万户居民和2000余家企业的用气需求。
今年是706站建立的第52个年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克拉玛依原油产量逐年增加,克乌管道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3年的设计与建设,1973年10月,克乌D377原油管线正式投产运行,706站应运而生。
在极寒天气,706站天然气管线会出现调压阀失灵等现象,确保管道内的天然气安全平稳运输是站里的头等大事,为此,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坚持巡检设备和管线。
2020年以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按照中国石油“油公司”模式和三项制度改革的部署,结合新疆油田信息智能化建设整体规划,前瞻性地布局数字发展赛道,深耕“智能管网、智慧储运”建设,2024年706站正式启用智能巡检系统,建立了“设备远程操控、站点少人值守、现场综合巡检”的新型生产运行模式,站内人工巡检频次也由每天12次降低到每天3次。
赛力汗•哈力木别说:“虽然仪器能够实现检测,但是巡检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是机器代替不了的,我们还是坚持人工巡检,能最大限度排查各类未知隐患。”隐患排查整治是重点工作,巡检工人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706站工人巡检设备运行情况。王薇摄
赛力汗•哈力木别和同事们每天巡检3次,徒步15公里他们用“脚力”为油气保供,牢牢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12年里,赛力汗•哈力木别一直坚守岗位,“过年了,千家万户团聚,正是冬季保供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把岗站得更好。”赛力汗•哈力木别说,“我们的工作能让更多家庭得到温暖,吃上热乎的饭菜,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706站作为油气保供大动脉的关键一环和‘前沿阵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每日强化重点输油气设备的日常巡检与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暖心气、放心气’供进千家万户,为油气保供大动脉稳定运行贡献力量。”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706站站长张添龙介绍。(王薇)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