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土方言”争做群众“知心人”

时间:2025-01-2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晋国越

不久前,沈阳于洪文旅《岁稔年丰》视频火爆出圈。视频中的基层干部先是用英语推介当地特产,然后转头喊出一声赵“熟”(叔),一下子就把语境转入群众里,这样的视频收获了大量关注。基层干部与百姓交流,关键得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勤去百姓的炕头坐一坐,多到农户的田里走一走,既敲得开群众家门,又叩得响群众心门,说话才能去官气、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得人气。

“坐”到群众板凳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只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察到实情。实情往往在一线、在基层,日常工作中,只有急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才能真切感受基层群众的苦乐,掌握真实的基层情况。要带着诚意走进去,和基层群众用“土方言”交流,真正聊到一块,做到身在群众中、心在群众中;带着感情融进去,通过和基层群众围坐“火堆”谈心交心,做到与基层群众心心相印;带着思考深进去,用好“显微镜”“放大镜”,从细微之处观察,从点滴小事琢磨,切实把好基层队伍建设脉搏,为找准建设发展的良方打好基础。

“想”到群众心坎里。“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时间较真,与困难碰硬,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有我在”,这就是时代赋予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使命。要牢记上级的嘱托和百姓的期望,继承发扬好优秀干部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干在实处。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与老百姓汗洒在一起、事干在一起、情融在一起。作为党员干部,应常怀为民之心,深入基层一线,真诚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利。要将为民服务融入日常,让点滴小事汇聚成民生的温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努力。

“干”到群众家门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基层干部要以实事不务虚,以善作善成的行动争做群众“心上人”。民生工作离群众最近,同群众生活最密切。办好民生实事,关键是沟通,多入户与群众沟通多了,矛盾自然就少了。党员干部应当抓住“医、教、水、住、行”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常登群众家门,常听群众家常,常系群众冷暖,在入户走访、谈心谈话中听懂群众呼声、读懂群众诉求。坚持效果导向,真正放下架子、抹开面子、俯下身子,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掏心窝,让群众对党员干部从陌生到熟悉、由信任到信服,用一件件好事实事凝聚民心。(晋国越、昆明阳宗海七甸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