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记者从中国共产党昆明市五华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获悉,2025年,五华区将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全市“六个春城”建设大局,围绕“六个区”建设目标,坚持“五个四”工作思路,聚焦“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聚力“稳存量、促增量,稳二产、促三产,稳国有、促民营”,不断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谐稳定社会局面,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五华实践崭新篇章。
具体工作中,五华区将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目标,努力交出“五张高分答卷”:
答卷一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不动摇,优化升级“4+1”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城区经济,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回城、工业上楼”,依托厂口产业园、金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新建产业载体,因地制宜布局发展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制造环节。
夯实“一园四片”数字经济产业园载体支撑,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金鼎数字产业园(二期)等载体建设。
挖掘辖区三甲医院优质资源,打造精品专科,助力区域医疗服务消费提档升级。
围绕南屏步行街、南强街巷等核心商圈,落地建设引领性商贸项目,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时尚经济。
深入推进“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建设,统筹环境风貌、旅游场景、住宿餐饮等要素,有序推进南屏步行街夜景、南亚东南亚风情街、南强街巷片区台湾美食街等项目落地见效,积极盘活翠湖经正书院项目,加快翠湖—讲武堂、昆明老街5A级景区申报,丰富“九巷十三坡”历史街巷、米轨沿线等主题旅游线路,持续提升“翠湖大文创”“蓝花楹文化艺术节”“银杏文化艺术节”等品牌影响力,打造特色酒店民宿集群,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康养休闲、特色研学等业态。
规划建设金融楼宇,推进国际信托大厦、丰园大厦等老旧楼宇改造,探索国有企业参与盘活存量楼宇新路径,深化“一楼一园”实践,推动以楼聚产、以产兴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积极拓展商务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质效。
答卷二
有为政府、有效市场
持续紧盯“四大重点”,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招商引资为第一要事、营商环境为第一支撑,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紧盯重大产业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三大工程”项目,推动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加快棕树营片区开发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增量、投资增量。
聚焦“4+1”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金鼎数字经济产业园、厂口产业园、磨憨“飞地园区”等重点招商平台作用,深化“1+1+1+1+1+N”招商机制,紧扣片区开发、供应链招商、服务业招商、互联网平台招商、“飞地园区”招商等重点方向,深化链式招商、创新资本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深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局长坐诊接诉”活动,聚焦民营企业在融资、用地、用能、用人等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健全横向集成、纵向联动、精准直达的惠企政策体系。
加快推动示范性、带动性强的改革举措落地。
答卷三
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坚持城乡并重、协调并进,推动景城融合,促进城市功能、城市品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统筹推进市政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速富嵩公路、“四好农村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持保障性住房及“保交楼”项目建设,完善提升5G基站、智能交通、物流配送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秉持“把城市当作自家客厅一样管理”的理念,积极推动重点片区提升整治、特色风貌街区打造、施工围挡集中整治等工作,聚焦临违建筑、市容秩序、渣土扬尘、户外广告、餐厨垃圾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规划打造13个“秩序提升街区”、2个“严格管理街区”。
深化绿美交通、绿美河湖建设,加快“一路一景一特色”提升改造,结合桥下空间更新利用,打造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15个,新增城市绿地6公顷。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拆、清、建、管、绿”工作思路,以“五堆”整治、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巩固提升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深化大气污染问题整治,加力攻坚水环境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耕地流出整改,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修复,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答卷四
优质均衡、有形有感
持续推进“四大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群众关切,强化民生保障,全力打造“幸福春城”的“五华样板”。
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盘活融创春风十里A13地块打造人才公寓,出台人才引导政策,鼓励就业创业群体有序流入。用好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深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扩容提质,提升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就业创业服务质量。
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培优三年倍增计划,巩固提升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成果,力争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加快区人民医院暨康养中心开放运营,推动区人民医院逐步达到三级医院规模水平,推广运用“首诊惠民行”便民服务。加快大观、护国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厂口卫生院建设进度,依托龙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申报体医融合试点,持续夯实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
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保参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处置,不断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增长。加快泊心湾国际康养中心、融城园城健康养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鼓励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托育服务,提高“一老一小”服务质量。
答卷五
共建共享、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迭代升级风险闭环管控体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快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基层治理“虹山模式”,切实用好“四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群团联盟”改革,整合协会商会、社会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力量,拓展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服务资源,拓宽基层治理资金筹集渠道,汇聚多方合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加大新型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深化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治安隐患整治和命案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五华实践,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巩固拓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渠道。
精准对接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推进存量商品房去库存。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五华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接续奋斗,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五华实践,为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龙舟)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