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小毛驴去巴扎的中年夫妻、热烈舞蹈的一对新人、形态各异围坐在毡房里唱跳的人们……走进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克西街新珑艺工作室,目光一下就会被这里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场景”所吸引。而这些形态逼真的软陶和布偶艺术作品,是患有先天听力残疾的张红带着工作室的同事们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张红凭着自身的勤奋和努力,自学成了服装裁剪师和面点师,有着缝纫设计的基础,她跟随爱人开始学习软陶技艺,并将布偶制作工艺与软陶制作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制作出具有新疆特色的新疆布偶。
创作之初,张红使用多种材料,在多次尝试下她发现,丝袜的材质和颜色更贴近真实的肤色。丝袜里包裹着棉花,通过精细的刺绣技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五官,搭配具有新疆风情的服饰和道具。制作一个布偶娃娃需要繁杂的工序,绘制草图、构建形状、确定大小、填充棉花、缝制表情、上妆绘色……每次创作前张红都会去全疆各地采风,搜集少数民族元素的物件及布料,只为在造型上更加栩栩如生。
《幸福》《西域情歌》《热闹巴扎》《十二木卡姆》等都是张红在采风或是从相关书籍、视频中萌生出灵感创作出的优秀作品。2024年,“新疆布偶”被列入沙依巴克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将这门技艺发扬广大,她成立了工作室并陆续招聘了9名残疾人学员,传授软陶和布偶技艺,并尽己所能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增收。“创业路上,我感受到了很多温暖。”张红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双创基地为工作室提供了工作场地,税务部门也通过“一对一”精准辅导,让她能了解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还学会了用手机进行涉税操作。
“我们都是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进行交流。”张红在手机上熟练地打出一行字。据了解,2023年以来,该工作室享受各类税费减免2.2万元,一部分用于经营运转,一部分作为专项基金用于培训学员布偶制作技艺。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为进一步落实安置残疾人就业税费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主动与残联等部门建立助残信息联络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辖区企业宣传扶残助残税费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结合自身用工需求招录残疾人就业,持续优化税费服务,打造无障碍办税环境,用实际行动为“春天的事业”赋能添力。
“请……尝尝……我……做的……咖啡……”在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新禾特青烘焙坊里,24岁的“心青年”小语(化名)端着刚冲好的咖啡缓慢却热情地说道。在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里,共有8名像小语这样的“心青年”。
据烘焙坊负责人李秀琴介绍,“心青年”是指孤独症、发育迟缓、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青少年。在从事公益救助的十年时间里,她接触到不少“心青年”,2017年与同样想做公益事业的同事创立了“新禾特青之家”暨新禾特青烘焙坊,尝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教授社会礼仪等方式,帮助“心青年”掌握一技之长,积极融入社会。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心智障碍者,通过‘培训+就业’的形式展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独立出行、社交技能、外出融合和烹饪烘焙,在老师们‘一对一’训练指导下,通过考核的学员目前都在烘焙坊里轮岗实训,可以在老师陪同下完成客人接待、甜品制作、包装、陈列、送货、收银等工作。”在李秀琴看来,做公益是一条漫长的路,有爱心只是起步时的一种“动力”,要做好公益“专业性”很重要,因为培训难度大,基本上每隔一年招募一次学员,一次招收6名。
“开店需要投入不少资金,培训学员我们也基本上是自掏腰包,所以店里支出一直较大,好在国家有不少扶残助残政策,就拿税费政策来说,2023年以来,店里累计享受各类税费优惠3万余元,这些钱我们都用在了烘焙原材料采购、培训学员及相关保障方面。”李秀琴表示,国家的好政策让她有信心继续做好这项公益事业,希望能帮助更多“心青年”改变自己的人生,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劳动,提高生活质量。
沙依巴克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残疾人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税费需求,主动靠前服务,深化与残联等部门合作,通过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组建专属服务团队等方式提供更加精细的税费服务,帮助残疾人走好创业就业之路。(焦悦)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