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温新’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被重视被关爱被尊重。”这是昆明市西山区怡心桥社区先锋骑手何伟一直以来的行动准则和心声。今年32岁的美团骑手何伟,2008年从省外到昆明工作,在怡心桥社区做骑手两年,曾多次主动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电动自行车违停整治、消防安全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送外卖间隙,何伟会选择到社区专门给新就业群体设置的“温新驿站”——“怡心驿站”给手机充电,顺带在阅读区坐下来休息。
在怡心桥社区,如社区“怡心驿站”这样,有充电、热饭、喝热水、休息、阅读、无线上网、医药箱提供综合功能的“温新驿站”共8个,除此,该社区还能为以外卖骑手为主的新就业群体及居民提供卫生间、开水、休息点的金融服务站点9个,帮助外卖骑手解决临时停放车辆及遇到问题的骑手停靠点4个,为骑手定制用餐专属服务及优惠,开通专属服务窗口的“食惠联盟”骑手之家4个其他类型“温新驿站”。联动社区公共单位、商家整合资源,设置“温新驿站”,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是怡心桥社区用“暖”诠释社区治理,实现最大限度发动社区全体人群做好“主人翁”,共同参与共治共建社区的具体行动之一。“我们以贴‘新’暖‘新’服务把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让新就业群体对社区的感情由‘陌生人社区’变为‘亲人社区’,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融入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社区治理‘新’力量。”西山区福海街道怡心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婷说出了社区努力做好以外卖骑手为主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的原因。
西山区怡心桥社区有南亚风情第壹城、滇池时代广场2个商业中心,南亚星辰苑、英茂嘉园等13个居民楼院,昆明市老年活动中心、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等9家公共单位。其中商户共计约3780户,企业注册数约2800户,个体注册数约980户;居民户数约4886户,8658人。根据辖区商圈业态突出,整个社区人群为“居民+公共单位、商户就业人员+新就业群体”特征,社区两委立足现代化模式管理现代化社区,以社区人群需求为导向,进行了依托党建引领,融合“党建”“网格”“共治”,推动“社商居”融合共建,以南亚风情第壹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大型商场、商业步行街、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区,让社区居民、商户及企事业单位成为“社区合伙人”,“团体作战”治理基层,增强社区治理活力与生机探索实践。
明确“社区合伙人”:党建融合,搭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怡心桥社区的领导以及我们福海街道的领导,共同帮助下,让我们期盼了五年的党支部在今年的10月成立,这是我们公司200多人一件大事,我们找到了归属,我们将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去做一些对推动地区(发展)有贡献的事情。”星秀文化传媒(昆明)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贤泽说。“有什么我们还是多多联系,互相配合,我们会做好服务工作。”“以后我们社区也会结合我们辖区的工作特点,在我们社区一楼会打造一个金融服务驿站,咱们一起努力服务好我们的居民、企业。”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福海支行副行长许娜与社区党委书记张婷在商讨共建社区事宜。
2023年7月随着社区组建,怡心桥社区“两委”以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建组织、搭平台、树品牌,在抓好社区党委及5个居民区党支部党员队伍建设管理基础上,立足形成联动体系,延伸党建触角,主动与公共单位、商家沟通,与辖区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大党委”结对共建协议,构建以社区党委为统领的“党建联盟”,将党建工作与辖区、商圈管理融合,落实红色领航,架起社商居共融“连心桥”。通过以社区为核心成立“楼委会”,结合居民代表大会、“‘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建列席制度”“党建共建机制”“党建、企业、‘两新’人员‘三类资源’共享机制”,畅通“民情收集、民主决策、监督问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渠道。以组织、阵地、骨干、活动为抓手,开展“为民解忧办实事”计划,及“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情况”“我为发展献一策”等活动,将“红色能量”注入小区、商圈、楼宇,有效链接辖区公共单位、企业党组织,商户、居民及不同职业社区人群双向发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事务共商共议联办,资源融合,构建起“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全域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发动“社区合伙人”:网格融合,形成社区治理聚合力
2008年从省外到昆明工作的社区先锋骑手李字春,从事外卖行业8年,他多次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电动自行车违停整治,及消防安全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外卖骑手之一。当李字春送餐途中发现小区居民因外出,忘记关火,引发居民楼火情,他第一时间报火警和社区,让火情得到处置。而外卖骑手何伟送餐途中看见社区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不仅第一时间参与,还在微信群发起号召,发动其他外卖骑手报名参加无偿献血,为社会贡献力量;有外卖骑手送餐途中发现居民区有激烈争吵,马上上报社区,让社区第一时间联合辖区民警等进行调解。
怡心桥社区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明确网格责任基础上,在商圈与居民区高度融合网格,探索推行“差异化巡查重点清单”工作机制。落实“居民议事日”制度,发动社区居民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民主议事基础上,搭建3个实体“网格议事点”,确保公共单位、商户及社区人群有大事小情,能第一时间找到人解决。落实“党员服务不打烊”基础上,通过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登记制度、积分制度及奖励办法,引导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网格治理工作,发挥他们走街串巷、熟悉人情地情优势,成为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移动探头”“流动网格员”等社区治理“编外力量”,让新就业群体这些社区治理中的变量成为治理的正向增量。吸纳社区居民、商户、共建单位代表、物业工作人员等成为兼职网格员,强化商圈、居民区消防、治安、卫生、环境、秩序、公共设施等巡查“微网格”,有效实现社区网格、“流动网格员”与“强化微网格”融合。
在商圈内,社区以网格为单位,牵头构筑商居共治多方协商平台,牵头邀请小区居民、商户、物业定期围绕社区发展、商居共融等问题开展建言献策。定期组织商家进小区,网格员协助开展爱心送餐、便民理发、测量血压、口腔、视力检查等公益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商圈,开展“我们的节日”及“凝‘新’促共融”等活动,与商圈进行深度绑定,为商圈引流提供强力支持。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随处可以看到“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积极参与,这也是社区在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形成治理聚合力的体现。
普惠“社区合伙人”:服务融合,推动社区繁荣发展
南亚风情第壹城C2商圈入口外卖停靠点,因为就设在路边,也是商圈停靠点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停靠点之一,在该停靠点,外卖车辆来来往往,就几乎没有哪一分钟是没有外卖车辆进出停靠点的情况。“最起码不用被赶来赶去的,不然一天被撵来撵去的,(电动车)摆放位置都没有。”送完外卖,来这个停靠点骑车,准备收工回家稍作休息的外卖骑手何大哥说。在怡心桥社区,为新就业群体做好服务的举措有很多,骑手们都对自己能在这样的“骑手友好社区”社区工作感到自豪。而整个社区的公共单位、商户、居民群众把能为社区增暖作为自己的责任。
怡心桥社区从区位、商圈特点,着眼居民和区域单位、商圈企业融合共生需要,挖掘辖区多元功能互补力量,全面强化社区精准服务功能,让社区成为链接辖区人群、组织的怡“心”桥。为实现商圈、生活圈共荣互惠,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扫楼跑企,面对面、零距离为企业服务工作,倾听商户“心声”,及时反馈诉求,宣传激励扶持政策和经营规范要求,引导各商户树立文明经营理念;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需求响应和服务保障机制,凝聚商家、物管企业,街道及区直部门合力,为企业拓宽经营思路,对商圈的重点事项、具体问题及时研究、推动解决,同时征集企业意见,为上级部门制定服务计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商圈经济健康发展。
社区温度让共同建设舒适社区、幸福社区共识达成,公共单位、商户、居民等群体参与社区建设,由被动参与变为了主动谋划,为优化服务事项、质量、平台、便民服务体系建言献策成为全社区人群的责任。遇有社区组织春节、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等节庆活动,及关爱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活动,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温“新”驿站成员单位,商户、物业,积极响应社区联动,主动从自身实际出发,为社区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共驻共建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提供场地、资金、物品、人员等资源。
“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区形成良好共生共荣氛围,社商居融合共赢共荣,让社区发展因“暖”蓬勃,更为以南亚风情第壹城商圈为主的社区“夜经济、潮经济”营商综合体特色品牌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营商及消费环境。2023年及2024年,怡心桥社区辖区以贸易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南亚滇池时代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尤其以中石油昆明公司为代表的零售板块零售指标接近西山区的一半。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较大,成为昆明市西片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安居乐业在社区”的安心舒心,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商户等社区元素自愿主动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并为下步群策群力,挖掘社区、商圈闲置空间,打造共享城市书房等文化、休闲配套场所,建设“15分钟现代生活圈”,探索“社区基金+”新模式,深度拓展共治共建共享社区,促进商圈高质量发展奠定可操作基础。“社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下步我们将力所能及利用自己条件设立服务点,提供电器维修、食品安全培训等志愿服务,让企业更好融入社区发展,社区良好的环境会让我们发展及生意都更好。”中共海底捞昆明党支部书记卢军说。(王利娟、赵正先、吴慧芳、刘一菡)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