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召开的《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1月28日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条例》共九章58条,由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城乡融合、保障措施、附则组成。
关于管理体制方面,《条例》规定,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关于产业发展,《条例》规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释放乡村产业活力,推动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协调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做优做强山区特色经济等方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在人才支撑方面,《条例》从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机制,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才三方面的队伍建设以及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和保障机制作出规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在文化繁荣方面,《条例》对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乡村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等作出规定,推动实现文化铸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同时,《条例》结合云南省实际,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作出规定,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对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执法经费财政保障、农村社会安全保障等作出规定,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城乡要素交换流动、村庄规划建设、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制定《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有利于从法规制度上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以及国家和我省系列文件精神落地落实;有利于将云南省乡村振兴方面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验办法上升为地方立法,依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于将云南省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工作机制、保障措施、职责分工和检查考核等固化下来,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云南省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蔡勇表示,将持续关注《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综合运用听取汇报、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对照《条例》规定,一条一条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姚敏)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