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服务体系 筑牢心理健康“堡垒”
发布时间: 2024-12-27 09:52:41 |来源:健康报 | |责任编辑: 曹洋
12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表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加大科普宣教工作力度,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多向发力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容易导致公众心理压力增加,心理问题也会增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早在2016年,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作出系统部署。从2018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各行业共同发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同时,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持续推进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作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专门对心理健康工作作出部署,并指导地方持续推进。另外,组建国家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吸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邢若齐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及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设立面向公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初筛和干预能力;遴选国家、省市级专家组建巡讲团队,走进单位、走进学校、走进企业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等;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新型就业人群等重点群体,组建科普专家团队,通过撰写科普文章、拍摄科普视频等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加强心理援助热线的建设。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同时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其有需求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促进心理健康。”邢若齐说。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支持环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介绍,根据权威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表示,儿童青少年处在心理健康的快速发展期,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各方面都会对其生长发展带来影响。这段时期既是关键敏感期,也是机遇期。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部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但是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受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如社会认知等。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社会认知方面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到青春期,孩子的认知可能变得容易偏激、情绪化,这些都是心理认知方面发展的过程。”郑毅提醒,这时家长如果不理解孩子,就会采取错误的干预方法,导致孩子的情绪没有合理出口,可能出现很强的心理反应。
外部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如家庭教育方式、学习压力等。郑毅表示,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不能以一个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好坏,要尊重每个孩子自身发展的节奏和特点,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要创造一个理解和尊重孩子情绪的家庭氛围,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前端预防,为孩子提供情绪出口,从而控制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对于存在轻微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老师通过疏导、关心,是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的;对于出现某些症状但还达不到疾病诊断标准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手段减少疾病发生;对于已经达到诊断标准的儿童青少年,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来规范治疗。”郑毅特别强调,治疗的及时性至关重要,并且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家庭都需要积极配合,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支持环境,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