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屏边县:巧用“134”模式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时间:2024-12-1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高杨希、李佳佳

近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积极探索“构建1个朋友圈、用好3方力量、突出4个法”的“134”模式,围绕建强党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一老一小”、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下真功、出实招,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image.png

构建“1个朋友圈”,共绘基层治理蓝图。依托区位优势,与文山市签订《文山市·屏边县党建联建共建框架协议》,围绕组织联建、平安联创、事务联管、产业联营、民生联保、文化联融6方面联建内容,建立常态化协商、项目化管理、标准化管理3项共建机制,通过县(市)级党组织联建共建中心、乡镇组建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站、行政村组建党组织联建共建小组,着力打造两地“三级”党组织联建共建格局,实现屏边县、文山市接壤乡(镇)、行政村100%组建党建联盟,以区域党建联建共建激活“跨界”治理新动能。

image.png

用好“3方力量”,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组建自建委员会。发挥群众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白云乡白泥塘村委会尼姑菲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试点成立“微力量·共建家园”自建委员会,从村庄规划、危房拆除和重建、村庄治理等方面着手,不到1个月就完成群众23户房屋的自主拆除工作,实现了入村道路扩宽、村内道路联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打造“知子花开”巡回家长夜校品牌。探索“家长夜校”新模式,把“家长会”从教室搬到村寨,结合群众家风家教、亲子关系、两性关系等方面的需求,整合县、乡、村三级师资力量开展夜校活动,帮助家长和孩子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基层治理添“家”力量。截至目前,共开展“留守儿童生日会”“普法进校园”等4期“家长夜校”课程,覆盖全乡8个村委会,受益家庭250余户。成立“管家婆”服务队。充分发挥妇女在“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吸纳百余名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收家治家、纠纷调解、两性科普、捐款捐物等多元化服务,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和老人晚年的“守护者”,以“妇女+”模式探索出一条明媚的基层治理新路。该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带动参与志愿服务600余人,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积极争取各级物资捐赠共计10万余元。

image.png

突出“4个法”,巧解基层治理“方程式”。精做“加法”,人居环境“加美颜”。以党支部为阵地,通过党员大会、党员活动日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参与,与村民到组到户,与农户共同做好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用红榜激发动力,用黑榜传导压力,充分调动农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细做“减法”,铺开普法“消盲区”。建立“法律副村长”、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力量组成的工作组消除普法盲区。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知子花开”巡回家长夜校、“三会一课”等开展精准普法40场次,利用广播开展双语普法60余小时。善做“乘法”,文明效益“乘倍增”。创新宣讲形式,依托各类阵地,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将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编排成《共产党真是好》《森林防火很重要》等文艺节目,将移风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传递到每个村民心中。目前共组织理论宣讲70余次、文艺活动20余次,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勇做“除法”,治理隐患“逐消除”。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用好“管家婆”“娘家人”等志愿服务队,吸纳基层妇女参与到矛盾调解中去,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让“小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大治理”工作格局。(高杨希、李佳佳)

(责任编辑:曹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