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学会)主办,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协办的“加强煤田火区治理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专业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该论坛邀请了煤田灭火和生态环境领域的院士、专家和学者,共谋新疆煤田火区治理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新疆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预测储量2.19万亿吨。但新疆煤田火灾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方面造成煤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很难控制。几十年来,新疆已治理火区71处、面积达1657万平方米,保护了大量煤炭资源,恢复植被面积1859万平方米。但目前,仍有84处煤田火区,总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煤田自燃每年造成煤炭资源损失约2180万吨,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连续两年将“乌一昌一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列入自治区十件民生实事,出台“乌一昌一石”“奎一独一乌”及伊犁河谷大气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深化区域同防同治和兵地联防联控。
据工业、民用的全口径统计,“乌-昌-石”区域年排放各类大气污染物14.15万吨(不包含煤田火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区域内的27个火区每年排放各类大气污染物3.78万吨(初步估算),是工业、民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多。
作为国家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准东开发区,已形成了煤炭,煤电,煤化工,硅基,铝基,新能源等6个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预测煤炭储量3900亿吨,探明储量2419亿吨,仅2023年煤炭产量2.09亿吨,占全疆产量的45%。现有四处煤田火区治理任务,治理面积达到178万平方米。按照灭火工程预测,总剥离量将近2亿方,注水工程量达215万方。完成煤田灭火工程后,全年可减少煤炭自燃142万吨。减排因煤田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2143.8吨、氮氧化物1572.12吨、挥发性有机物2143.8吨、颗粒物14292吨,同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71.59万吨,将有效推动准东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小龙介绍,作为昌吉州启动的第1个煤田灭火工程,自今年5月施工以来,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引入专家和“双监理”模式主动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部门全程参与形成协同共治机制等方式,4个火区中阿乌孜库都克西火区进入监测期,另三个预计2025年完成两个、2027年2月全部完成。相信依托此次论坛支持,依托新的高新技术、优秀团队力量,火区治理任务一定会早日完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部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表示,在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战略背景下,新疆煤制油、煤制气取得重要进展,煤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加速推进,创新煤田火区防控新技术,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和平台建设,保障煤炭安全开采,发挥新疆能源资源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期待在“双碳”领域与新疆加强交流合作,为新疆煤田火区治理和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携手奋斗。
“我们将协同发改、生态环境、应急及科学家团队、高等院校等,进一步量化、核算新疆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容量,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跨界跨领域等合作模式,持续提供高效品质的技术服务,为煤田灭火和减污降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环保力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健说。
“首先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探测、监测、模拟煤田火区排放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的特征,然后建立相关模型,搞清煤炭地下燃烧的机理、过程,据此提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核算方法,最后科学量化煤田灭火的生态环境效益。我们将持续和相关部门及专家加强沟通、进行合作,通过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式推进技术成果落地,让人才本地化,共同攻克煤田火区治理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个世界难题。”新疆大学教授、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黄海保介绍。(马晓杉)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