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区:以爱托举 守护“星”途

时间:2024-12-0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明 李冰洁

走进昆明市残联自闭症定点康复机构——西山区洛克米儿童潜能发展中心,鲜艳的色彩、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映入眼帘,精心的布置中透着暖暖的爱意。评估室、认知训练室、感统训练室、实训操作室,孩子们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训练、做游戏等方式进行系统地治疗,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妞妞(化名)在2岁时筛查诊断为儿童自闭症,在洛克米儿童潜能发展中心进行了2年的康复治疗后,4岁的妞妞已学会与他人交流互动,自我表达也比较流畅,目前已经和同龄儿童一样,进入幼儿园正常生活。

不久前,8岁的亮亮(化名)走上舞台参加了集体舞表演,这一步,对自闭症患儿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突破。亮亮和伙伴们在老师的指令下舞动四肢。随着台下鼓励的掌声阵阵响起,亮亮与观众有了眼神和情感交流……

亮亮的妈妈说,3年前,亮亮刚来到中心接受干预治疗时,几乎和人没有任何交流互动。几年的康复训练,让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这次敢于走上舞台,确实让人“激动又感动”。

2010年,为缓解自闭症等残障孩子康复难、入学难的情况,身为特教老师的沙敬梅自筹资金租赁民房创办了西山区洛克米儿童潜能发展中心。在省、市、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从只有6名专业人员,服务6名自闭症孩子发展到现在2个校区、40余名康复教员,设施齐全的专业康复中心,向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孩子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800多人次、近400个家庭提供专业咨询,150多名儿童回归到普通校园。“我们尝试开设更多的特色课程,激发孩子学习与交流的主动性,通过专业系统评估方案,制定一对一教学计划,逐步改善核心问题行为,持续提升康复训练效果。”沙敬梅说。

西山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忠福介绍,“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稳定投入。儿童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精神负担,更能正常上学、就业,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云南是全国实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较早的省份之一,2019年10月,国家全面推行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在昆明市残联的指导下,西山区残联积极做好新老制度衔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范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2024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儿童早期残疾风险防范与家庭干预项目试点工作”落地西山,西山区成为全国六个试点项目地区之一。随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细落实,越来越多“星星的孩子”都受到政策的关爱。

2019年至2024年,西山区残联累计将650多名儿童纳入康复救助,发放康复救助资金670多万元。救助内容包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及手术等。救助对象从0至6岁延伸至14岁的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其中,对于符合条件的0至14周岁自闭症儿童,西山区残联每人每年给予补助20000元的救助金,既为自闭症儿童家庭减轻了生活压力也为康复机构的良性运营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西山区残联组织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残疾儿童家中,针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需求、救助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一人一档”,并将康复需求和救助情况及时录入系统。通过面对面指导、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为残疾家庭宣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等,提高群众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知晓率,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市、西山区两级残联联动普及自闭症知识,通过举办自闭症关爱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困境和需求,提高社会对自闭症及康复机构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自闭症康复事业中来,为自闭症儿童生活、康复营造良好的社会融入氛围。为提高儿童康复机构培训服务质量,西山区残联通过检查走访、听取家长反馈等方式指导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

“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为残疾儿童制定‘一人一策’救助方案,切实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下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更多的残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救助服务。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儿童的成长问题,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张忠福表示。(李明、李冰洁) (推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