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连通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共治,需要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服务人民为本,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多元共治”的为民服务平台,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合力共治。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总舵手”,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到由政府服务型、引导型的转变,号召企业、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要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和智慧党建平台等的作用,形成“党建+”多方有机结合的多元共治模式,推进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坚持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怎么样?关键看基层干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基层队伍,尤为重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社区是最“前线”的直接执行者,社会治理工作队伍素质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社会治理骨干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履职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让人才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奋勇争先、担当作为的激情和热情,把社区党员干部、“双报到”党员、党员志愿服务队团结在一起,形成一支踏实肯干、治理水平过硬的党员队伍,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向深处发展。
坚持服务人民为本,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基层社会治理要从人民群众中来,最终也要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去。要深入一线,调研在一线,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关心人民群众最急切的诉求,倾听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坚持问题导向,从千丝万缕中理清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类分层开展高质量高水平有温度的服务项目。注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高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力争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将困难解决在一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珊、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梁源社区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