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磨憨铁路口岸,一列列颜色鲜艳的国际货运列车整齐地排列在铁轨上,巨大的龙门吊正在将集装箱精准地吊运到指定位置。伴随着汽笛的轰鸣,搭载水果冷链集装箱的列车缓缓驶来,海关人员训练有素,现场查验有条不紊地进行。来到磨憨边民互市,市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口岸的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声不断,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东盟大道上,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甚至外国牌照的大货车、小轿车随处可见……
自2022年4月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以后,随着创新举措的推进,磨憨向“新”而行、向上生长,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变为魅力绽放的“国门明珠”,驶入现代化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快车道。
磨憨位于中老铁路、昆曼公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是中国通往老挝的唯一国家级陆路口岸,也是通向东南亚国家的陆路通道之一。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对外交往合作以及区域贸易中发挥着关键的枢纽作用,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便捷连接。昆明托管磨憨后,磨憨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热土、沿边开放新高地、承接产业转移新引擎。
政策支撑筑牢发展基石
昆明托管磨憨以来,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的要求,全力以赴抓谋划、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机遇,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完成磨憨概规、总规、控详规等9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若干措施,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同时磨憨也为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在政策沟通方面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区域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
改革创新促进区域协同
昆明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发挥自贸试验区叠加优势,提出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工作思路。在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推出一系列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把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放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来谋划和推进,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共建长效机制,吸引中东部地区产业向磨憨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实现产业联动、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项目落地呈现蓬勃气象
磨憨聚焦重点区域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建成以仓储加工、高端制造、进出口加工、跨境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多个项目。数据显示2023年,磨憨—磨丁合作区组织87个项目集中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8亿元,同比增长370%。2024年,磨憨—磨丁合作区建设重点项目共有132个,总投资61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12亿元。
内外畅联促进口岸贸易
昆明托管磨憨以来,依托磨憨的天然区位优势进一步开拓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加速推动磨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口岸建设,磨憨铁路口岸已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面向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打造“港城、站城、产城、康城”四大城市发展空间,成为磨憨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支撑。并且中老铁路通车使得磨憨成为“黄金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口岸出入境人流、车流、货流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国内31个省(区、市)。
招商引资吸引企业青睐
随着磨憨东盟大道提升改造完成,昆明创新机制,将昆明经开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综合保税区与磨憨—磨丁经合区“四区”联动发展,推动在“四区”内实现资源要素高效聚集、政策优势互补互促,国际口岸城市框架逐步拉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目光瞄准磨憨,源源不断的客商涌向磨憨,磨憨成了昆明招商引资的“金名片”和“最大IP”。
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南向开放•磨憨启航”招商宣介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罗锋表示,“希望广大国内外嘉宾和游客走进磨憨、了解磨憨,深入体验国际口岸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进一步发挥磨憨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前沿窗口作用和带动示范效应,全面促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作为国际口岸建设者、中老铁路沿线先行者、城市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服务国际口岸城市发展为目标,以提升集团公司经营发展能力为要务,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开拓创新,围绕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坚持以项目为王,大干快上,全面推进城市项目建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同时依托中老铁路,RCEP和“四区”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强做大,全面参与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片区开发,致力成为磨憨建设发展新引擎,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磨憨开发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磨憨口岸的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老两国合作中的生动体现,成为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积极推动资源向磨憨集中、政策向磨憨倾斜,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样板区,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篇章。(高丙芸)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