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兴,则乡村兴。从古至今,人才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地通过采取资金支持、荣誉激励、培养扶持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崭露头角。一般来说,大部分乡土人才拥有一定手艺或者掌握一定技术,但受制于文化素质不高、施展空间有限等因素,他们在知识、技能上难以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相匹配,生产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因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自产自销,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因此,如何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新优势,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对乡土人才来说,吸引其扎根农村最关键的是真正落实好政策,各地应把乡土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在创业资金、技术扶持、职称评定、发展晋升上给予倾斜和突破,让乡土人才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让更多来到基层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建功立业。可多组织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可通过考核吸纳更多骨干力量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当地退休人员、工商界人士或农村老干部等有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乡土人才“找出来”“请回来”“用起来”,鼓励他们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各种方式,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发展集体经济,成立经济合作社,从基层的治理专干,后备干部,创业大学生中注重培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才,有力地促进当地乡村人才成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各级党组织要在挖掘乡土人才上精准发力,写好乡村“人才经”,以人才振兴引来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农村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高举“重实干重实绩”的大旗,注重情感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引领乡土人才主动作为,让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有舞台、有地位。让理想在山间田野绽放,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蒋琼仙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汤池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