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正是野生菌上市旺季。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红房子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野生菌交易格外热闹,粉菌、干巴菌、鸡枞、红菌等琳琅满目的野生菌,犹如一场多彩的野菌盛会,引来众多菌商和外地游人慕名前来选购。
田园镇四角田村素有“菌美乡村”美名。“近年来,四角田村践行‘两山’理念,不断强化林长制引领作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在野生食用菌繁育保护、品质提升、规模扩大等方面做文章,让野生食用菌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伞伞’。全村出产野生菌林地面积3.4余万亩,野生菌年资源蕴藏量400多吨,其中野生食药用菌20多种,野生食用菌年平均产量300余吨,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品质好的四角田村野生菌备受市场青睐。”田园镇林业服务中心主任吴红军介绍。
“粉菌、干巴菌营养丰富,香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今年粉菌价格在100-210元/kg、干巴菌价格在600-2000元/kg,野生菌收入成为四角田村继外出务工外主要收入来源。”走在四角田村的林间小道上,本该欣慰的四角田村党总支书记段宏燃却忧心忡忡起来:“长期以来,村里人不等菌子长大就采,遇到开散的也不放过,导致孢子来不及播散,既卖不出好价,野生菌繁殖也受阻。就连采挖也不规范,不是摘后覆土,而是连根挖,导致菌塘受到破坏。就拿干巴菌为例,它极细的菌丝与松树共生,地下发育五六年才能破土而出准备繁殖,不规范采挖不仅浪费了幼菌、老菌,还破坏了已有的菌塘,造成干巴菌产量断崖式下降。”
市场上,野生菌摊位越来越多,销量却越来越少。恢复、提高野生菌产量,直接关系山区生态和群众增收。
“今年,田园镇围绕加快推进野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云菌’产业示范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区’建设,建设以粉菌、干巴菌等野生食用菌为主的保育促繁基地1个,引进人工促繁技术后,将实现野生粉菌、干巴菌在现在的基础上产量翻2-3番。”听完田园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文海的介绍,段宏燃愁容渐展。
在田园镇四角田野生菌促繁技术培训现场会上,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教授吕祥乾一边规范菇农采摘干巴菌、粉菌动作,一边正在示范如何将通过人工干预后培养出来的丰富的菌丝接入到云南松等林木的根部周围,实现人工促繁。
“一种方法是把野生干巴菌、粉菌接种到特殊的培养基上,在实验室培养15天左右,与特制营养液制作成悬浮液,再把悬浮液浇灌到云南松根部实现共生。另外一种方法是用破壁机在相对无菌的条件和操作方法下,按照一定比例把干巴菌、粉菌直接打碎与特制营养液制作成悬浮液,再把悬浮液浇灌到云南松根部实现共生。两种方法要配套水系统扩大菌丝的扩散范围和菌丝质量来达到人工促繁野生菌的目的。”在吕祥乾耐心地讲解下,大家纷纷跟着现场实操起来。
“通过促繁技术产出的粉菌、干巴菌与之前野生的品质口感是一样的,食用更安全,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在楚雄南华、保山隆阳等地取得成功,深受各地群众的好评和赞誉,相对来说,田园镇四角田村具有较好的人工促繁基础和生态环境,通过我们外观观察和本地粉菌的营养成分测量后,四角田村的野生菌质量比较好,为野生菌促繁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我们也会持续与田园镇开展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共同为田园镇野生菌特色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吕祥乾。
“要积极向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加强对接汇报,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将四角田野生菌促繁基地建设好,以点带面,通过四角田基地带动昌宁县其他乡镇共同发展,在全县内进行复制,县委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下步将对野生菌促繁工作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开拓一条增收致富的林下产业发展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昌宁县委副书记杨佳座在调研时要求。
“这次专家亲临现场给我们开展野生菌促繁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帮助我们促进野生菌在最佳时令出菌和高效繁殖,提高产量和品质,我们收购野生菌的产量有望大幅度提高,价格也会越来越好。”昌宁县云味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健康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野生菌人工促繁通过增加产量带动村民致富,有了这个生态经济的双赢的先行实践,田园镇四角田村定能蹚出一条“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左大磊 赵晓杨 保山昌宁县田园镇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